沒有硝煙的中美「戰爭」

中美交鋒的戰場,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仍會集中於制度之爭,在科技、創新、開放、文化、文明等軟實力上較量。這將會是一場爭取民心、民意的無硝煙戰爭,這方面中國可能要急起直追。

上周在幾個關注中國發展的群組都收到同一個信息,題目為「秦剛外長的錄音」,其開場白是這樣的:「中美爭端的本質是什麼?中美爭端的本質,就是為了爭奪生存權利,就是美國要保障其超級福利,中國也要爭取美好的生活。正是這一本質,中美才會跌入世界老大同挑戰者不死不休的修斯底德陷阱。脫離了這個根本,其他的意識形態之爭、模式之爭和文明的衝突,都沒有反映出中美之間最根本的分歧和矛盾。正是因為這個無解之局,美國才一直將中國視為頭號假想敵。」

這段「錄音」沒有影像,從頭到尾只有一張硬照,畫面也沒有出現過秦剛;「錄音」的聲音聽起來有點像他,但現代科技如此先進,要造得相似一點都不難。換句話說,這到底是否真實的秦剛原話,我們無法得知;唯錄音的內容,卻應該是內地對當前中美對峙有相當代表性的看法。

錄音措詞 不跟外交辭令

由於真假難分,這段「外長錄音」把話說得很盡,觀點也十分尖銳,跟平常我們聽慣的外交辭令截然不同,例如:

「美國要維護其霸主的福利,想要渡過危機,只有犧牲中國,而中國不願意做待宰的羔羊,希望擁有公平合理的勞動變現權利,在資源競爭的文明形態中,這種矛盾無法調解;只有戰爭才能夠重新分配權利。」

「美國要阻止中國崛起的唯一方法,也只有戰爭。」

「美國一定會把資本世界的全部力量,全部集中在中國身上,一戰解決中國問題。只有這樣,美國才能保住世界霸主的地位,才能為衰落的美國續命。」

「中美脫鈎已經擺上了台面;不是中國要和美國脫鈎……中國幾十年來,一直接受着美國各種耳光一樣的侮辱打擊,一直在美國制定的陷阱和規則中忍氣吞聲,就像下屬一樣一直被呵斥……美國針對中國設計並推行的國家戰略很流氓但是很公開……美國對華戰略競爭法案公開宣稱,他們的目標就是推翻中國政權,徹底遏制中國崛起。」

「美國隨時準備與俄羅斯和中國開戰……2012年以來中國的面目開始清晰,這讓習慣了高傲的美國很不適應。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談判桌是最沒有用的物件,無論中國怎麼做、做什麼,美國對中國的態度都不會改變。美國最大的共識,就是把中國看作是頭號敵人……」

「中美關係永遠也回不到從前。我們可以忽悠外人,但一定不要欺騙自己。今天中國朝野上下,已經徹底讀懂了美國的強盜邏輯,認識到美國的各種打壓並不是因為誤解,而是要把中國永遠鎖死在食物鏈的底端,永遠為美國和西方服務。」

「中美之間不是脫鈎的問題,而是生死存亡的問題,也是中國能否忍受美國永無底線的剝削和壓榨的問題。」

「美國一直在尋求一次性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法,中國也在堅韌的維護自己的利益,雙方就像高手對決……都在尋找一擊致命的契機。」

錄音中直言,中國幾十年來,一直接受着美國各種耳光一樣的侮辱打擊。(Unsplash)
錄音中直言,中國幾十年來,一直接受着美國各種耳光一樣的侮辱打擊。(Unsplash)

美對華採兩面派手法 步步進迫

輯錄了上面好幾段,是因為「錄音」內容實在太精彩。我們雖無法知其真假,但這種對當前中美關係的分析,我相信在內地極有代表性,也符合最近中美連番互動的現象──美國繼續步步進迫,表面上爭取跟北京啟動各層級的對話,緩和局勢;然而另一手卻加緊部署,逐步包圍中國。

另一邊廂,中國對策是冷待美方來訪的要求,卻繼續積極斡旋俄烏戰爭,盡量突破西方指中國偏袒俄羅斯、跟美國和歐洲站在敵對立場的指控。初步看來,中國特使李輝訪問歐洲五國(包括俄羅斯)並未能打開和談通道,北京也許要重新部署。

俄烏僵局未能打破,北京在台灣問題上卻遇到美國層出不窮的招數,包括加強售武、支持台灣參加世衛會議、華府朝野高層不顧北京反對先後訪台,挑釁味道極濃。台灣媒體分析拜登上台後的對台策略有三大變化,即「戰略模糊」最大化(不斷釋放美國將在大陸武力攻台時軍援台灣的信息,但無具體說明);台海危機「國際化」(推動北約、七國集團、日韓以至英國等勢力介入台海事務);及台美「非官方關係」實質化(今年2月台外交和國安官員與美國國安高層在華府會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則在今年4月會晤蔡英文)。

可以說在對台問題上,北京正陷入兩難局面:「維持現狀」意味着統一可能遙遙無期;「武力統一」則要面對不可測的風險。俄烏戰爭爆發後的俄羅斯處境,不得不令北京三思!

於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安全會議在周日結束,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表示,第三方雖然可以促成兩方聚在一起,但到頭來「如果他們都沒有走上尋求解決問題的路徑,你也沒有辦法」。美國防長奧斯汀雖多次表明希望跟中國防長李尚福見面,加強溝通,唯同時美國和加拿大軍艦卻在6月3日通過台灣海峽,以示保衛台海的「決心」。在北京看來,這種兩面派手法並非在求和平,而是像「錄音」中所言,美國要以戰爭「解決」中國,華府可能樂見台海爆發戰事!

美歐另一部署,是北約今年7月將在日本東京設立聯絡處。下一步發展,焦點將落在日本會否正式申請加入北約。如果成事,俄烏戰爭前夕的發展,即北約東擴一直伸延到俄國大門(即烏克蘭加入北約),現在可能翻版,再進一步擴張到中國周邊!

去年6月北約在西班牙舉行峰會,首次把中國寫入「戰略概念」藍圖,指中國是北約的系統性挑戰。眾所周知,北約是美國在軍事上的馬前卒。北約由東擴到介入印太地區,「烏克蘭模式」似乎正在亞洲地區複製──台灣是烏克蘭,大陸是俄羅斯,美歐步步圍攻、進逼,爆發戰爭的機率正在不斷上升。

俄烏戰爭爆發後的俄羅斯處境,不得不令北京三思。圖為5月七國集團開會情況。(亞新社)
俄烏戰爭爆發後的俄羅斯處境,不得不令北京三思。圖為5月七國集團開會情況。(亞新社)

未來中美關係的3種可能

俄烏戰爭初起時,有評論認為美歐的戰略注意力會由對華轉至對俄。但事實不然,俄烏衝突並沒有減緩美國對華圍攻的部署,相反華府加緊出台各項針對中國的政策,去年2月4日美國眾議院通過的《2022年美國競爭法》,除了對特定產業的支持和補貼,涉及中國部分的表述充滿冷戰思維。

從博弈的角度觀察,未來中美關係有3種可能:一是對峙比較溫和,緊張關係成為常態,但某些領域還可以開展合作,這可能是兩國關係的「最佳」狀態!二是對峙升溫,逐步走向全面脫鈎,特別是科技、產業鏈,甚至文化、教育、科研等領域,回到冷戰年代的壁壘分明;三是因長期對峙而導致全面對抗,包括軍事對壘,在南海、台海等敏感地區爆發軍事衝突。

軟實力較量 中國或要急起直追

「外長講話」內容透露的是戰爭思維,屬於上面說的第三種可能,偏向激進,認定了戰爭無法避免,因這是美國唯一「解決中國」的方法!這種看法有強烈的宿命論,惟言之成理,且事態發展顯示美國正不斷突破底線對華挑釁,目的看來只有一個,就是開啟戰爭。但現實上,中美都明白戰爭對誰都沒有好處,因代價太大,而且無人會知道戰爭終局何在。大國對弈,最高智慧仍然是《孫子兵法》所言,不戰而屈人之兵。冷戰結局蘇聯瓦解,也是沒有開過一槍而完成的。

故此,中美交鋒的戰場,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仍會集中於制度之爭,在科技、創新、開放、文化、文明等軟實力上較量。這將會是一場爭取民心、民意的無硝煙戰爭,這方面中國可能要急起直追。

後記

本周專欄來不及寫蔡玉玲查車牌案,但終院判決重申了兩個十分重要的觀點,不得不談。第一,言論及新聞自由受《基本法》及《香港人權法》保障,沒有理由將「真誠的新聞調查」排除在 「其他有關交通及運輸的事宜」以外。第二,終院判辭引述私隱條例指,如使用者相信發表該資料符合公眾利益,相關新聞活動可獲豁免。索取資料作偵查報道,法官認為亦符合「其他有關交通及運輸的事宜」選項,故蔡並無作出虛假陳述(參考「法庭線」報道)。

這是近幾年來有關新聞自由的最重要法庭案例,重新提醒大家,新聞自由受《基本法》保障,不得任意踐踏。我不認識蔡玉玲小姐,但她30個月來的堅持,令我肅然起敬。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陳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