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是關鍵的一年

根據心理學家的資料,踏入十歲的學童已由具體運思期進入抽象運思期,可以相應給兒童學習一些邏輯、演繹、分析、評鑑類的知識。

時光不停地流逝,小孩子五歲多六歲便入讀小一,少不更事,一年一年的過去,一級一級的升班,很快便升讀五年級,年歲開始是雙位數字,也到了兒童期的後期,能力和初期(6-7歲)和中期(8-9 歲)大有不同。

十歲是人一生中學習的黃金時代。根據心理學家的資料,踏入十歲的學童已由具體運思期進入抽象運思期。因此,學生學習數學科較抽象的概念如代數、三維圖型等已可逐漸明白,一般的思維如邏輯、演繹、分析、評鑑都可慢慢掌握。生活中的一些概念如民主、正義、善惡等都逐漸形成和發展。

十歲孩子的記憶力和理解力都應已有很不錯的水平,特別是記性。有理論顯示,把悟性和記性分開硏究。對一般人而言,十三歲前記性勝於悟性,十三歲後則悟性優於記性。

「學」與「習」 「學」與「問」

學和習是兩個不同的階段,即英文字learn 和practice。學習通常在學校的課堂上發生,而練習則在家以做功課、抄寫、創作、朗讀、默讀、背誦等形進行。成績好並不是僥倖,而是需要認真學習,投入參與,回家再做些功課,鞏固所知所學所想。

中國經典《禮記》、《老子》中都提及了學習過程中不恥下問的重要性。(Shutterstock)
中國經典《禮記》、《老子》中都提及了學習過程中不恥下問的重要性。(Shutterstock)

學問(knowledge),其實也分學(learn)和問(ask)。其實「問」比「學」更重要,但香港的學生很害羞,很少提問。根據中國經典《禮記》的其中一篇〈學記〉指出:「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學問即問與學的相互交流。孔子成就之大,並非天生聰明,智商特優,而是因為好學好問「入大廟,每事問」,甚至向七歲小孩項橐請教。這顆「不恥下問」的求知慾是最寶貴的呢!「知之為知,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故此《老子》第三十三章明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夠認識了解他人是有智慧的;但能夠認識自己則更是高明。

踏入「高小」,同學們都不可以懶惰和怕醜,勤於練習,勤於思考,學習才深刻,溫故才可知新。不害羞,不恥下問,三人行 必有你師。要升讀心儀的中學,事在人為呢!

陳家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