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亞當史密誕生300周年。《免費早餐》是個經濟學專欄,不為這作紀念好像有點不妥,但寫得太高深又不合本欄風格。且以三個流行誤解為引子,向大家簡單介紹這位來自蘇格蘭的思想家吧。
誤解一:亞當史密發明了「無形之手」
亞當史密出版了兩本著作,一本是較早的《道德情操論》,一本是無人不曉的《國富論》,兩本書加起來大約有1,500頁。「無形之手」這兩個英文字,在每本書中各出現了一次,而且都是出現於不太起眼的段落。亞當史密其實不太重視這個比喻,著墨更多反而是分工對經濟發展的好處。此外,「無形之手」的比喻,其實在亞當史密年代頗為流行,尤其常見於宗教論述。亞當史密十八世紀的讀者見到書中「無形之手」,大概只會想到神,但亞當史密自己是否有類似想法就不得而知了。
誤解二:亞當史密認為人是自私自利
《道德情操論》的第一章第一句,講的正是人除了自私一面,還會關心別人的禍福。那本書主要內容,就是從不同角度形容人非自私的各種表現,解釋社會道德規範的形成。在《國富論》中,亞當史密亦甚少直接提到自私自利等的概念。
書中一個經常被引用的段落,是我們不能依靠肉販、釀酒師、麵包師的好心,而是要從他們的利益出發,透過交易換取他們的物品。這段落想表達的不是人皆自私,而是無私大愛的人絕無僅有。我們生活有太多需要,只是時間有限,總不能為每樣東西結識一個好朋友,再靠好朋友的善心幫助自己。正因為我們的愛有程度之分,關心身邊人多過陌生人,著重自私一面的市場就有存在需要了。
誤解三:亞當史密反對政府干預支持自由市場
《國富論》的確有大量篇幅反對政府干預。亞當史密最反對的,是商人階級利用自己政治影響力,遊說政府官員推行保護主義政策,美其名為國家利益,實情是為了從中取利。這種政治和金錢的結合,其實是市場運作下難以避免的結果:工人農民人多如散沙,貴族地主則茫然無知,只有精明的商人團結一致,常常見面飲茶食飯,致力謀求「業界利益」。反對之餘,亞當史密同時又支持另一些政府干預,例如免費基本教育、金融監管、交通基建等。亞當史密在《國富論》對於政府干預的看法,頗為務實,重視的是個別例子的成本效益。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