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領導創造完美影響力──Leadership Impact Institute緣起

一旦擁有產生影響力的領導人才,就會看到一連串的良性循環:「創新」會出現;「成長」會起飛;「獲利」會擴大;台中美三邊關係會緩和。

引領世界思潮的歷史學者哈拉瑞,在《21世紀的21堂課》書中第一頁就寫下這句話:「在一個充滿多半資訊無用的世界上,清晰是力量(Clarity is power)。」

附圖檢視台灣各層面10個指標時,就很清晰地看清了台灣近10年來殘缺的現象。

檢視台灣社會的十個指標。(遠見華人精英論壇圖片)
檢視台灣社會的十個指標。(遠見華人精英論壇圖片)

「清晰」是力量

當前台灣社會最缺乏的,早已不限於水電、土地、人才、資金、立法、市場、工作、創新。社會上出現的各種爭議也包括了課綱、年金、低薪、工時、司法、稅率、獨佔、壟斷、房價、電費、統獨、服貿、陸資、陸生……數不清,也講不完。

清晰的「表達」,就是說清楚,講明白;清晰的「思考」,就是不模糊,不糾結,不偏執。那麼我們要進一步說:比「清晰」更重要的力量是「領導影響力」(Leadership Impact)。「正確」與「錯誤」的領導影響力,就會帶來戰爭或和平,災難或幸福。附圖中的10個指標,告訴讀者:如果領導錯誤,就會不斷出現各種政府失能、國會失職、經濟失調……。

2023年春天的台灣,國際媒體充滿了台海危機一觸即發的標題,我們要大聲疾呼:追求和平的領導(leadership),才能發揮安定人心的影響力(impact)。這正是我們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40年來,堅持推廣的,就是倡導在各種時空,政府與民間要發揮與時俱進的「領導影響力」。在21世紀20年代,要全力追求企業卓越經營、科技妥善運用、永續發展以及和平幸福。

領導影響力(Leadership impact)更重要

先追述一段往事。17年前(2006)的2月,我們受《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 HBR)之邀赴劍橋總部,商談中文繁體字的出版。嚴冬中零度氣溫,擋不住我們對領導品牌合作的熱情。

上午9時赴約,剛走進大樓,赫然看到3個英文大字:“Ideas with Impact”。霎那間,就聯想到這不正就是我們多年來在提倡「有影響力」的「進步觀念」最好的意譯?此後「影響力」一詞就變成了我們探討公共政策「取捨」(如國防支出)、企業策略(如投入新產品)的重要指標。同年9月,HBR中文繁體字版台北聞世,立刻變成了已創刊20年的《遠見雜誌》姐妹刊物。

《哈佛商業評論》是策略、創新、管理、經營領域中的全球領導品牌。去年10月剛渡過充滿光輝的百年慶祝。今年3月HBR台北繁體字版剛滿200期,在台灣及華人世界聞世以來深獲好評。

台灣經濟的起飛,民間企業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多年來我們一直提倡:(1)企業非「獲利」不可;(2)獲利非「成長」不可;(3)成長非「創新」不可;(4)創新非「人才」不可;(5)人才非「領導力」不可。

一旦擁有產生影響力的領導人才,就會看到一連串的良性循環:「創新」會出現;「成長」會起飛;「獲利」會擴大;台中美三邊關係會緩和。

遠見高峰會20年來各領域得獎者83位,如錢煦、孫震、許士軍、洪蘭、嚴長壽、劉金標、吳安妮、張忠謀、鄭崇華、吳敏求、張明正、施崇棠、周俊吉、童子賢、蔡明忠、潘冀、姚仁祿、馬英九、錢復、劉兆玄、陳長文、張善政、李開復、杜書伍、錢大群、黃男州等人,他們都是傑出的領導者。

那麼領導如何學習?從何獲得?在「領導影響力學院」成立初期,一個有效的起步,就是向傑出的企業家學習──最好能有機會透過面對面的:接觸、言談、交流、演講;以及細讀他們的著述。這就是創設學院的初衷。首先推出的系列課程,就以4位企業「典範人物」為優先(參閱課程說明)。接着也會安排各領域講座系列、國際大師系列等。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推出「領導影響力學院」,創辦人高希均、王力行邀請全球各領域領袖開課,培養傑出領導人。(遠見華人精英論壇圖片)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推出「領導影響力學院」,創辦人高希均、王力行邀請全球各領域領袖開課,培養傑出領導人。(遠見華人精英論壇圖片)

創設領導影響力學院的期望

我們要以40年累積的採訪及出版經驗,希望透過這個領導影響力學院的創設,能產生4方面的成效。

(1)和平幸福:世界上最過剩的是政客及武器,最缺少的是和平使者與和平。我們期望:政治領袖要發揮影響力,獲得和平幸福。

(2)利潤和永續:世界上最缺的不是工商業者,而是「典範企業家」。我們期望:企業領袖要善用影響力,攀登兩座山:前山是利潤之山,後山是永續之山。

(3)深耕文明:透過向「典範人物」的學習,能使沉悶的、功利的、小格局的台灣社會更文明,逐漸擁有視野「高度」、胸襟「廣度」、判斷「深度」、做人「厚度」,使台灣走向接近完美的文明社會。

(4)學習「典範」:受人尊敬的企業家,一定是展現了利人、利他、利天下;求人和、世和、心和。

典範企業家光明磊落,不需結黨營私;他們靠專業,他們靠市場競爭,不需靠政治勢力。他們嚮往的是:法治的透明與公平,政策的遠見與穩定。

他們做事有原則;做人有誠信;態度上不爭、不貪、不獻媚;品德上有格、有節、有分寸。擁有這些「品格」的人,就是泛稱的「君子」或「典範」。

當這些典範人士變成我們學院的客座講席時,學到的不只是言教,更是身教。

發揮領導影響力:李國鼎到張忠謀

2007年,兩岸還沒直航,在上海舉辦的《遠見》第五屆全球華人企業領袖峰會,以「邁向世界級企業──傳承與創新」為題,時任台積電董事長的張忠謀獲贈「華人企業家終身成就獎」,並發表重量級演說,震撼全場。

從台北經香港抵達上海的晚上,悄悄地請我們安排到上海外灘,他的眼光沒有聚焦在璀璨的東方明珠塔,而是望着滾滾江水,獨自散步,思念着一生期待在上海安身立命,卻未能如願,留居在美國的雙親。

台積電創辦人40餘年來要求員工的第一守則,必須

(1)說真話,不說謊話。
(2)不輕易承諾,一旦承諾要赴湯蹈火履行。
(3)遵守法律。
(4)不貪污、不賄賂。
(5)擔負起社會責任。
(6)不靠政商關係。
(7)良好公司治理。

(尚有其他8項條件,參閱《遠見》2022年11月號,P.29)

張忠謀創辦人常說:當年「沒有李國鼎,就沒有台積電」。在當前台海緊張情勢中,也有人說:「沒有張忠謀,就沒有護國神山」。

兩位都是領導影響力的典範。《遠見》雜誌與天下文化何其幸運,都做過他們的專訪,出版過他們的專書。

原刊於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高希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