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唐: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這些年一直都有追看馮唐的作品,來到2023年,他向讀者說出心底話:「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

這些年一直都有追看馮唐的作品,來到2023年,他向讀者說出心底話:「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他的《了不起》,介紹50本值得一看的好書。要是說通過看這些經典,我們就會變得聰明起來、懂得做人道理,未免過於簡單,太容易了。看馮唐的介紹,是看他怎樣從閱讀中外名著,找出其中的好處來。至於看過介紹,我們能否得到啟發,馮唐不用負責的。

必讀經典

談吃,馮唐找來袁枚的《隨園食單》,講出食材的重要性。不過,馮唐說「好吃的食物,還是跟最喜歡的人一塊兒去吃」,才算得上稱心愉快。與「煩」人、「討厭」的人一起,吃「最好」的東西,還是會食而不知其味。這樣的飯局,可以的話最好不要去,免得受罪。

馮唐的浪漫:即使沒有大魚大肉,桌上只有「一碟毛豆、一小碗花生米、一點魚乾」,與心愛的人一起,看海、看雨,當然有一瓶酒一起分享,就更好了。這樣的人生境界,可不容易達成。

講到吃,很多人都會說吃母親煮的飯菜最為滋味,馮唐卻說家中負責煮食的是父親,「他有一顆永遠在飯菜上的心,看甚麼都在想這個東西能不能吃。」

馮唐說「食色」是:「人類最底層的本能,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過得去的廚師、過得去的情人,只要我們花心思。」

不過,馮唐只有想吃好一點時才會想起:「好久沒去看爸爸了」。而他,是不會進廚房煮食的。

雖然說不懂煮食,喝威士忌的時候,馮唐會放一顆黑松露在酒杯裏,泡上一個小時,然後放到口裏,「一吃,人間美味」。

馮唐新書《了不起》書影。(天地圖書圖片)
馮唐新書《了不起》書影。(天地圖書圖片)

不怕孤獨

馮唐選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是要說出一個道理:「一個人如果長期做事、訓練、修行,雖然力氣、精力不如以前,但是他會有其他隨着歲月而增長的東西,比如見識、修行。」可以勝過年輕人的。

在管理方面極有心得的馮唐說:「專業人士成事的第一個基本要素是別老生病。第二個基本要素是別老情緒化。」

老人釣到大魚,希望有幫手(卻找不到),他的小友沒有與他一起出海(他希望自己的人生體驗、行業體驗,能夠通過人和人的交往傳遞下去)。

在此,馮唐指出「愈到老年,孤獨感愈強。習慣、想法、生活,很難跟別人分享、讓別人理解。」海明威這樣寫老人”You have only yourself……”,雖然只有自己一人,還得繼續努力(把魚捕獲),好好活下去。馮唐的解讀:「我在,事在,我在,這事就沒完,只有我死了,才能停止。」

馮唐從這個作品,看到人生目標、意義。「抓條大魚」是很多人一生的夢想,那可以是好的工作、家庭、有理想的生活,但到頭來,也會好夢成空。「終極是一種孤寂」,那又如何?「簡單生活,去打一條大魚,得志行天下,是有誘惑力的一段好時光。」

海明威厲害之處,小說「只有一條大魚,沒有女人、沒有情色、沒有美食,也可以是一部驚天動地的好小說」。

「大魚上釣了,海明威一步一步地描寫大魚上釣前後的細節。這也是好作家了不起的地方,能把細節往深裏寫。」

問題是,現在還有人看《老人與海》麼?

馮唐解讀《老人與海》,指出愈到老年,孤獨感愈強。(Shutterstock)
馮唐解讀《老人與海》,指出愈到老年,孤獨感愈強。(Shutterstock)

利己利人

馮唐找來羅馬帝皇、寫《沉思錄》的納奧勒(公元121年至180年),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書。2000年前的羅馬帝國,有這樣的一位明君,殊不簡單,沒有看過《沉思錄》,只看作者的撮要,很有啟發性。

納奧勒說出「理性」的人生,比什麼都來得重要。因為「宇宙是有理性的」,理性是一套具體,但又不能輕易言說,也說不完的道理。

人是平等的、獨立的,又是互相關聯的。

任何個體要在他活着的時候,通過理性控制自己的肉身來實現他的功能。

不是得個講字,這位羅馬皇帝,有生之年用行動來證明,他是講求做人要有智慧、對人對事要公道,他做到不怕惡勢力、敢於勇敢面對,並且戰勝它。他是有節制的君主,不為物欲而放縱自己。

這樣的做人道理,由當時的哲學家說出來,我們會覺得那不過是一套理論而已,但由位高權重的皇帝經過思考,得出來做人道理、人生體驗,可不簡單呢。

1500年後,1976年,Richard Dawkins寫成The Selfish Gene(《自私的基因》),指出自私自利乃人類天性,但「即使出於自私,人也該有公心。沒有公心,反而不能讓人的自私得逞」。

這講法,與羅馬皇帝納奧勒所講的「公道」是前後呼應。

今天社會,盡力而為的,就是要維護每個人的權益,講的就是公道。而公道,自在人心。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綜合轉載,題為編輯擬。

張灼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