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代進步,「藤條炆豬肉」不再是家常便飯,但現代人仍不時要忍受屁股上的痛苦。這種痛苦不是皮肉之苦,卻由腰間伸延到腳掌,又痛又痺,但位置卻有口說不清,這種情況便有可能是出現坐骨神經痛(Sciatica)。
痛楚根源在哪裏?
坐骨神經(Sciatic nerve)是一條很長和粗的神經束,由合共5節脊椎的神經根組合發展而成,並由腰間一直伸延至腳掌。這條長長的神經線的任何一個部分一旦受壓,患者便可能感受到比受壓點更大範圍的痛楚;反之痛楚集中在屁股上,又可能是坐骨神經以外的肌肉痛症,因為骨盆腔內包裹着很多組肌肉、韌帶和神經束。
其中一組是雪梨形狀的梨狀肌。這是一條扁平而細的肌肉,長在臀大肌的後方,它接連着脊椎尾部的骶骨和大腿股骨頂端,負責腿部外翻動作。這些支援腿部動作的肌肉,日常承受人體的重量和行走跑跳時的壓力,很容易受傷和發炎。
坐骨神經痛是神經束因為受壓而產生的生理反應,通常是臀和腳部麻痺、刺痛。引發神經受壓有以下多種原因:
病因一:梨狀肌症候群
梨狀肌症候群(Piriformis Syndrome)是一種常見臀部痛症,但由於病徵跟坐骨神經痛類似,兩者時常被混為一談。
梨狀肌症候群通常是因為梨狀肌過勞或拉傷,例如經常盤腿而坐、忽然熱衷運動但熱身不足、重覆一些左右跨步動作、上落樓梯頻密、站或坐太久等等。痛點會在臀部較深位置,坐下、轉換姿勢時會更明顯。除了熱療較難到達肌肉位置,其他物理療法,如超聲波、電療及聚焦式衝擊波等都有助紓緩痛症。
醫生處方的肌肉鬆弛劑,也常用於紓緩持續繃緊和僵硬的肌肉,建議必須配合適當的復康治療運動重塑肌肉,否則有機會引致肌肉退化異常。向下發展的坐骨神經正好穿過橫向的梨狀肌兩側,梨狀肌發炎腫脹便很容易壓到神經束引發痛症。
病因二:椎間盤突出
另一個引致臀部疼痛是椎間盤突出,這是一個物理治療專科經常出現的名詞。椎間盤是33塊脊椎骨之間一片片環狀富彈性的纖維軟骨組織,作用是減震與避免骨塊之間的碰撞。因為年長而退化,以及坐姿不良、肥胖、受傷或勞損,椎間盤會因缺少水份失去彈性而出現破裂,髓核組織便會突出壓到附近的神經根。
一般檢查椎間盤突出,會使用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掃描,若突出的骨節位置在下背部,一邊的腰部和腳部會感覺痲痺,彎腰或打噴嚏時腰椎壓力增加痛楚便會擴大。如果不幸壓到坐骨神經束,麻痺和刺痛便很可能由腰間和盤腔延伸到小腿和腳掌。
病因三:脊椎狹窄症、骨刺、脊椎滑脫症
筆者另有文章介紹以上3種常見的脊椎問題,當脊椎尤其腰椎部位出現異常退化或黃韌帶變厚,作為脊髓和神經通道的腰椎管道內壁收窄,此時神經有機會被壓到,患者會產生間歇性跛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或坐骨神經痛。
退化所產生的椎間盤突出另一後遺症便是骨節之間的增生(生骨刺),骨刺收窄了骨與骨之間的空間,亦增加神經受壓的機會。而前文有介紹過由椎弓峽斷裂(Spondylolysis)引致的脊椎滑脫(Spondylolisthesis)同樣有機會壓到神經引發痛症。
坐骨神經長又長 治療有法可痊癒
認識坐骨神經束行走的路線,有助了解痛症位置和判斷是否已患上坐骨神經痛:神經束由腰椎出發,穿過盤腔內的肌肉群到達大腿後側,向下伸展到膝關節後方,沿小腿分成腓總神經(小腿外側)及脛神經(小腿後方)。所以坐骨神經痛患者通常於腰椎兩旁開始發痛,及後延伸至臀部及大腿後側,沿小腿後側和外側至腳掌。各處會感到疼痛、刺痛、麻痺,彎腰與坐下時腰部疼痛,長期病患而不癒者可能出現下肢肌肉退化和萎縮。
跟一般都市病一樣,及早發現接受治療後痊癒的機會是很大的,解決坐骨神經痛必先處理掉引發痛症的根源。幸好神經痛症很多時是物理上受壓所出現的暫時性症狀,就像盤腿坐下久了腳痲痺一樣,當血液循環恢復腳痺自然解決。所以除非是糖尿病等引發的神經病變,傳統的非入侵性物理治療對醫治受壓的坐骨神經有很有幫助。簡單的如熱敷已有助放鬆肌肉紓緩痛楚,物理治療師的手法治療或藉着牽引,可將壓着神經束的移位腰椎或椎間盤矯正復位。深層的治療需要儀器的幫助,而往後的復康運動才是治本的良方。
投書者簡介:
彭俊耀,香港註冊物理治療師、香港聖公會福利局轄下診所高級物理治療師、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永久會員;曾於威爾斯親王醫院工作20多年,擁有豐富臨床經驗。香港理工大學物理治療學學士、手法物理治療理學碩士、物理治療健康科學博士。曾於多份國際期刊出版文章,議題包括超聲導航幹針、老年膝關節退化和三維立體動作分析,以及多次受邀於醫院管理局大會、澳洲睡眠質素會議及亞太復康會議中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