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香港人民 意味回歸群眾路線?

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夏寶龍來港考察,時間長、範圍廣泛且深入民間,已經受到關注。在他的講話中,一個經過精心設計的表述,或顯示未來重回中共的群眾路線,值得關注。

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夏寶龍來港考察,時間長、範圍廣泛且深入民間,已經受到關注,他在港期間直到目前的唯一一篇公開講話,當中在使用「居民」、「市民」和「人民」時有嚴格區分,其含義需要探討;並且首次從領導人口中說出「英雄的香港人民」,更是非同小可。至於這個經過精心設計的表述,是否顯示未來重回中共的群眾路線,值得關注。

夏寶龍講話區分人民、市民、居民 並不多見

夏寶龍主任挑選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這幾天來港考察,並在當天發表公開演講,應該是精心策劃之舉;其講話字斟句酌,更是匠心獨運的體現。

中央領導人有關香港的講話,闡述香港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這個主題,歷來一以貫之。而夏寶龍主任在講話中對「人民」、「市民」和「居民」有清晰區分,則不多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去年的七一講話中,也有類似表述:「新一屆特別行政區政府要務實有為、不負人民,把全社會特別是普通市民的期盼作為施政的最大追求。」這裏的「人民」是相對於特區政府,是政權與公民的對應;而「普通市民」則是相對於社會而言,是對施政政策的對應。

人民是相對於國家與政權的屬性,毋庸爭辯,巴金在一篇文章中說,「我愛我的祖國,愛我的人民」,是不可能用「市民」或「居民」替代的。中央領導人不時稱香港人為同胞,回歸前香港政權不在自己手裏,但人民是同胞,回歸以後還使用這個稱謂,體現親情和關懷。回歸前回鄉證的封面是「港澳同胞回鄉證」,回歸後改為「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而在內地居住的香港市民的居住證,上面還寫着「公民身分號碼」。

居民只是客觀描述居住地,甚至是有居住權。很多外國人在香港有居住權,他們對特區政府的施政也有權提出要求,部分擁有外國國籍的香港居民甚至有選舉和被選舉權,這種部分公民權利是「一國兩制」的安排。然而,「公民」與「人民」還是有具體分別的,在中共的文宣中,「人民」一般的後綴是群眾。

在國家安全教育日這樣的場合,給聽眾準確地區分「人民」與「市民」和「居民」,夏寶龍主任是這樣描述的,「為了爭取早日結束殖民統治,香港人民挺起脊樑、奮起抗爭」,政權雖然不在我手,香港人民為國家而挺起脊樑。而有關市民的提法,「政府及時回應市民訴求」,是市民與市政府的關係。而居民則是相對於居住地,「香港是全體居民的共同家園」。居民可以包括外國人,夏寶龍主任表示,「維護國家安全、守護香港安寧,是每位居民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所表達的觀點是,既然以香港為家,維護家園安寧,就有一份責任,家園跟政權沒有必然的關係。

從夏寶龍主任的發言可見,他認為既然以香港為家,維護家園安寧,就有一份責任,跟政權沒有必然的關係。(Shutterstock)
從夏寶龍主任的發言可見,他認為既然以香港為家,維護家園安寧,就有一份責任,跟政權沒有必然的關係。(Shutterstock)

提「英雄的香港人民」 肯定有特別含義

今後的領導人講話或者文件,是否仍然繼續使用這種區分的標準,有待觀之;但夏寶龍主任有關「英雄的香港人民」,則肯定是有特別的含義。那些人做了些什麼事情,才能稱得上是英雄呢?夏寶龍主任給的標準是,在英國管治香港期間,「挺起脊樑、奮起抗爭」的是英雄;在日寇侵華期間,「同全體中華兒女一道進行了一場場氣壯山河的鬥爭」的是英雄;及至最近的抗擊黑暴,「勇敢地站出來與暴徒進行鬥爭,勇敢地守護香港家園,勇敢地捍衛國家安全」的是英雄。

其實,香港人民英雄的一面,應該還有其他,但在維護國家安全主題的講話中,只列舉威脅到國家安全的部分。夏寶龍主任表揚這些英雄,是對他們英勇行為的肯定,希望其他人效法並傳承下去。

傳承是指隔代的繼承與發揚光大。香港由亂到治所依靠的英雄的香港人民,在由治及興的年代,「誰是大英雄」?夏寶龍主任在香港的緊湊行程,其中一個是造訪工會聯合會總部。這座由工人籌款興建、1964年落成的工人俱樂部,還留下由港英軍警造成的彈痕,以及黑暴期間遭火攻的熏跡。夏寶龍主任考察工會組織的內部情况未見透露,但行程包括工聯會,則是中央領導人考察香港的首次。

工聯會是基層組織,擁有40多萬名會員,夏寶龍到訪背後有什麼理由?(亞新社)
工聯會是基層組織,擁有40多萬名會員,夏寶龍到訪背後有什麼理由?(亞新社)

是否回歸群眾路線 影響非同一般

工聯會的核心成員遍布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特區政府班子、立法會及區議會議員,是愛國者治港的中流砥柱,工聯會的骨幹是愛國愛港中堅力量,這些都有目共睹;但工聯會還有一個屬性,就是基層組織,擁有40多萬名會員,地區組織及服務中心遍布港九、新界甚至大灣區。

中央領導人專程訪問這個機構,傳達的信息,究竟是對中流砥柱和中堅力量的認可,還是今後將突出群眾路線?當然兩者並不互相排斥或者矛盾,但今後如何執行群眾路線,還有待觀察和分析。

討論群眾路線在香港這個命題,首先要認識到中共執政的70多年,什麼時候離開「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個傳統,都是偏離執政為民的宗旨。而香港在許家屯年代開始放棄了群眾路線,現在是否回歸正軌,影響非同一般。如何執行群眾路線是一個特大議題,從肯定英雄的香港人民開始,應該是一個強烈的信號。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

阮紀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