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的年味

《詩經》作為上古社會的百科全書,其中《國風.豳風.七月》一詩反映西周早期農村一年四季農民的勞動和生活,又記載了當時一些節令風俗。我們且透過此詩,看看古人怎樣過年?

癸卯兔年新春期間,社會上呈現出久違的熱鬧氣氛與喜洋洋的送舊迎新景象,不禁想起《詩經》中關於新年的記載。《詩經》保存着先民的思想情感,儼然是中國上古社會人文精神的凝聚與昇華,其中蘊藏着中華文明的基因,孕育了中國人的傳統文化,而一些風俗習慣更深入民心,綿延千載,恆久不變。

「年」,許慎(約30-約124)《說文解字》的解釋是「穀孰也」,即指禾穀成熟,農事告終之時。人們舉行慶典,祝賀豐收,慰藉一年以來的辛勞,是為新年的緣起。

上古時代,中國人對於「年」的認知是與農作物的生長緊密相聯的。春播、夏種、秋收、冬藏,四季更替、星河流轉,終而復始,時令律動呈現了自然的節奏。《詩經》中所體現的時間觀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循環往復,「始」與「終」是交疊重合的。新年是在舊歲緊張勞動之後短暫的休養生息,為了來年的忙碌積累能量。

《詩經》作為上古社會的百科全書,其中《國風.豳風.七月》一詩反映西周早期農村一年四季農民的勞動和生活,又記載了當時一些節令風俗。我們且透過此詩,看看古人怎樣過年?

一、準備新衣: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無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意思是「七月裏大火星向西移,九月裏分工製作寒衣。十一月北風呼嘯,十二月寒風凜冽。沒有好衣沒粗衣,怎樣度過這一年。」可見,為過年準備新衣是流傳已久的習俗。

二、打掃居室:

「穹窒熏鼠,塞向墐戶。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意思是「堵死窟窿熏老鼠,塞住北窗,把門縫用泥糊上。可憐我的妻子和孩子,眼看要過年了,進來這房子居住。」可見,自古以來,打掃和修繕居室是迎接新年最重要的工作。

三、釀酒祝福:

「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意思是「八月裏打棗,十月裏割稻,用來釀成春熟的美酒,喝完以助延年益壽。」可見,新年不可無酒。經過一年的辛勞和繁忙,用豐收的稻穀釀成美酒暢飲,慶賀新年,祝福長壽,充滿迎接新歲的歡欣喜悅。

四、祭祀祈福:

「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意思是「抬出兩大罎酒來敬賓客,宰殺羔羊,一起來到廟堂,舉起那大酒杯,互祝萬壽無疆。」可見,送舊迎新的儀式中少不了宰羊備酒,祭祀神靈、祖先,彼此歡聚一堂,舉杯祝賀,吉語共酬,長壽安康。

迎新歲,添新衣,掃居室,晚宴暢飲,祈福祭祀,互相祝福,千百年來,是中國人歷久不衰的傳統。時至今日,人們依然按照這些風俗,紅紅火火地為新年作各種準備。《詩經》是中華文明精神的源頭,這些古老而淳樸的年俗,體現了先民純真而積極的人生態度,他們的真誠與樂觀,勤勞與感恩,經3000年歷史跨度而影響至今,吟誦着這些真摯敦厚的詩篇,令我們的血液中流淌着詩意的美好,性靈內蘊涵着和樂歡快的底色。大同小異的過年場景和習俗,已經成為了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表徵,而所謂的「年味」,就是中國人一年以來最大的儀式感。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招祥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