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中電及港燈公布燃料費,分別上調至每度電62.8港仙及86.4港仙,按月增加約1.3%及4.7%,是繼1月起按年加電費兩成及四成半後再一次加電費。在後疫情時代,全面開關、疫情措施放寬,經濟有望復甦之際,車費及其他生活成本卻進一步飆升,電費又有否可能「復常」?
俄烏戰爭與燃料費
俄烏戰爭一周年,除了為兩國帶來嚴重傷亡、損害經濟,全球政治、經濟、糧食供應亦受到衝擊,也觸發了能源價格大升及供應鏈持續緊張問題,帶動電費上升。以歐洲為例,歐洲輸電調度中心協會的數據指最高電費曾在上年8月高達逾每兆瓦時500歐元,較2021年6月的每兆瓦時78歐元飆升近600%。
回到香港,兩電的電價由反映電力公司資本開支、營運成本、標準燃料成本及利潤的「基本電價」(Basic Tariff)及反映燃油、天然氣及煤的燃料價格變動的「燃料調整費」(或燃料費,Fuel Clause Charge)組成。而香港現時主要以天然氣(48%)發電,其餘為核能及可再生能源(28%)及煤(24%),雖然採用多元化燃料組合及輸入價格相對較穩定的核電,但隨着全球燃料成本上揚,單在2022年煤的國際價格就上漲了近5倍,香港燃料費無可避免上調。
好消息是,國際能源價格近日回落,由於電費計算方法有滯後,燃料費有望於數月後回落,減輕市民及企業的負擔。
未來能源大趨勢
隨着全球積極邁向碳中和,逐步淘汰化石能源,在轉型過程中,較少碳排放的潔淨能源──天然氣扮演着重要角色,及以可再生能源取替化石能源成為全球趨勢,各國更加速投入再生能源。俄烏戰爭帶來的能源市場動盪及地緣政治,刺激各國尋找更多液化天然氣供應以分散風險,同時在本地開發可再生能源,減碳之餘也可減少入口燃料依賴,穩定電力供應及價格。
香港土地資源有限,再加上地理環境條件限制,發展大型水力及太陽能發電項目相對困難,在離岸增設風力發電設施已是相對可行,現時可再生能源(風能、轉廢為能及太陽能)的發電比例少於1%。政府在《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提倡在2035年或之前停用燃煤發電,並且要將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比例大幅增加至7.5%至10%,發展及營運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成本不菲,屆時整體電價或再提升。
筆者建議可設立專用電纜及特定發電來源,並鼓勵本地電力公司增加於內地的可再生能源投資及加強管理,既可輸入較環保的可再生能源,減少排放本地溫室氣體及空氣污染,亦可監察排放表現,避免污染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