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財政預算案》日前出爐,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更撰寫網誌,點出港府希望順應國際趨勢,構建香港成為國際綠色科技及金融中心。
他於文中指出,全球綠色科技市場規模在2030年將達4174億美元,與2021年的355億美元規模相比,年化複合增長率達到31.5%,足見市場發展潛力巨大。此外,中央政府早前已訂立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香港應把握相關機遇,發揮一國兩制及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結合綠色科技和綠色金融,以加速產業發展。
結合金融創科 奠下轉型基礎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金融服務業是本港經濟支柱之一,而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正可引領市場資金投資到低碳經濟。是次《財政預算案》中為香港綠色金融提出5項未來目標,包括:
- 於本地構建綠色科技生態圈,如吸引相關產業龍頭或初創企業在港發展,鼓勵業界、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互動,把科研成果轉化成為市場需要的商品或服務,並透過不同政策帶動綠色科技需求;
- 除了透過傳統渠道融資,綠色項目可應用金融創新科技更便捷靈活獲取資金;
- 推動綠色認證及銜接國際標準;
- 培育相關人才;以及
- 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及國際市場的交流和合作。
政府於近年配合「十四五」規劃,為金融業綠色轉型奠下堅實基礎,致力發展香港成為國際綠色金融中心。現時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已不再是香港市場的新興話題,香港在ESG發展的卓越成就和策略方向更得到國際社會認可,絕對可以憑藉自身優勢,更進一步。
「十四五」規劃確立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發展定位,以及推動香港成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樞紐,外界一直視上述兩者為不同目標,但港府是次把以上目標結合,強調綠色科技對發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至關重要,確令人眼前一亮,相信將會影響未來市場趨勢。
全球首發政府綠債 推動綠色金融大勢
近日有調查顯示,100家管理超過10億美元資產並把總部設在亞洲的基金中,已有近三成要求於投資文件加入條款以加強或確保其遵守ESG規定,而數量持續上升。投資者現時已更為着重產業低碳轉型的真確程度,就此提出更多疑問,並將會評估企業如何應用綠色科技、設定低碳目標以及氣候相關財務披露等,以確保於獲利同時可促進環境可持續發展。
另外,市場將需要以成效為本的認證制度或系統。第三代互聯網(Web.3.0)為近年熱話,其以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可把資料設定為完全公開透明且任何人均可加入,使用戶能夠持續追蹤特定數據。故其可供投資者去持續記錄和分析不同資產表現,如建築物的能源效益和排放量。投資者更可藉數據確切得知資產長期表現,並為其評級。港府更於2023年2月宣布透過政府綠色債券計劃發售8億港元代幣化綠色債券,此為全球首批由政府發行的代幣化綠色債券,可見香港歡迎與Web.3.0相關的金融創新科技,並推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市場發展。
綠色金融分類標準(Green Finance Taxonomy)可令當地市場清晰劃分哪些技術和經濟活動何為「綠色」。日前香港科技大學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陳晉登教授發表研究,指出投資者可透過綠色金融分類標準判斷相關技術在該市場成熟與否。香港若要引領綠色金融和科技發展,市場參與者須持續關注全球綠色金融分類標準的發展。
思匯歡迎政府發展綠色金融和科技,為各項環保項目募集更多資金之餘,研究創新技術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我們亦冀望即將成立的「綠色科技及金融發展委員會」可秉持包容和透明原則,公開宣布具體措施和清晰時間表,勾勒出實現願景的明確計劃,以吸引全球資金、企業和人才匯聚香港,使綠色科技和可持續金融蓬勃發展,投資零碳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