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分析員的主流分析是「中國弱復甦,美國淺衰退」,這是一貫看衰中國的說法。先看2022年GDP,美國第一和第二季負增長,然後高通脹,全年是2.1;中國則遇到上海第二季封城效應,GDP大降,全年只得3.0%,GDP回到美國的70.09%。美國人額手稱慶,但分別是中國通脹率維持在2%以下,美國則由6月的9.1%降至12月6.5%,仍是高不可攀,必影響2023年經濟。
有個說法是中國是一部剛載滿燃油的車,美國則是燃油耗盡的最後衝刺!數字會說話,世界銀行預測中國GDP 2023年只是4.7%,但美國更只得0.1%,這就是「弱復甦和淺衰退」。也罷,西方機構就是如此,看看中美家庭的消費潛質吧。
2022年,中國人民存款增加26.3萬億元(3.9萬億美元),家庭存款增加17.8萬億元(2.6萬億美元),單是春節消費上升已是30%以上,全年上升可期。美國呢?2022年儲蓄下跌1.6萬億美元,拜登派糖1.9萬億美元,已花得差不多了,美國信用卡借貸超過1萬億美元水平了,信用卡利率去年下半年上升2.7%,已到20%水平,壞帳利率已是28%!但美國人不能支付400美元額外支出的人仍是67%,房貸借款利息每户上升1400美元,因通脹而購買力下降6000美元,只能打第二份和第三份工,又改變了失業率的可信性。
這就是「弱復甦和淺衰退」的分析,可信嗎?存疑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