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近,偶有涼意,易染風寒。中華醫學認為,風與寒結合而致病稱為風寒。人體外感風寒,寒邪束表,多稱為風寒感冒。病症多表現為惡寒、發熱、頭痛、鼻塞、關節肌肉酸痛等。
風寒感冒,治療不愈,可誘發:
- 風寒喘急(亦稱風寒外束喘。病情加重,可酿成哮喘);
- 風邪眩暈(風邪眩暈,多表現為頭痛、肢節痛、身熱多汗、氣喘、眩暈);
- 寒邪眩暈(多表現為頭痛、周身痛、身熱無汗、惡寒拘緊、眩暈);
- 風寒束肺(多表現為鼻塞,流涕、噴嚏咳嗽、惡寒、無汗)等。
藥方
中華醫藥學治療風寒感冒,驗方藥劑,有:
- 消風百解散:荊芥穂、白芷、陳皮、麻黃、蒼术、甘草;
- 蘇葉飲:蘇葉、前胡、干葛根、半夏、黃芩、薄荷、甘草;
- 十神湯:麻黃、葛根升麻、川芎、白芷、紫蘇、陳皮、香附、赤芍、甘草。
保健食方
經方湯劑,有:
- 九味薑活湯:薑活、防風、白芷、生地、蒼术、黃芩、細辛、川芎、甘草;
- 麻黃湯:麻黃、桂林、杏仁、甘草;
- 加味香蘇散:紫蘇葉、陳皮、香附、荊芥、防風、泰艽、蔓荊子、川芎、生薑、炙甘草。
(封面圖片:作者提供)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