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交會」在故宮

自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今夏開館以來,一直想領教館內演講廳,得悉香港中樂團12月18日演出「故宮Showtime!」系列的「中西交會」音樂會,欣然出席。

自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今夏開館以來,一直想領教館內演講廳,得悉香港中樂團12月18日演出「故宮Showtime!」系列的「中西交會」音樂會,欣然出席。

感謝樂團安排在第五行座位。台上樂器都有擴音咪,因此難以判斷音效。深度甚淺的舞台放置了14件中西樂器,包括一部大鋼琴、兩組中西敲擊樂器等,指揮台需要延伸加建。

音樂會沒有提供場刊,據說是刻意安排,讓聽眾更專注音樂和大屏幕的圖像。筆者認為,作為藝術教育和推廣,提供簡單節目單有百利而無一害。感謝坐在毗鄰的樂團行政總監錢敏華,即場安排打印資料,在演奏日本作曲家可知奈尾子創作的《跨越世界》期間送上。該作品是香港中樂團與盧森堡小交響樂團合辦2013年國際作曲大賽決賽,獲選為樂團、聽眾最喜愛的作品。10年後重聽,趣味盎然。從規定的中西樂器各7件,音樂流暢而富音樂感,其中由單簧管隱隱奏出日本傳統旋律,印象深刻。

接着是盧森堡作曲家羅倫·韋狄根的《往卡利卡特的海上之旅》,以同樣的編制、9幅圖像,描述昔日自西徂東,最後全奏樂段,頗有凱旋歸航的氛圍,其中以鈸擦出來的聲響,聽出浪花來。

第三首《浮世九筆》是決賽唯一香港作曲家馮迪倫的作品,也是最前衛的一首,探索樂器的另類音響和效果,過程中琵琶彈出潮州旋律,以及最後的號角獨奏,有若鳴金收兵之效。

最後是比賽創辦人馬賽·溫格勒的《龍年》,為10年前的龍年而寫。指揮閻惠昌告訴聽眾,音樂配合超過100張圖片,全場嘩然。從開始的長城,到最後的快活谷賽馬,奏出包括《賽馬》的樂句,為中西交會畫上完美的句號。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周光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