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3年都快要過去了,但防控措施就是過不去。國務院本月11日頒布優化措施20條,各種限制規定是放寬了;實際上不但沒有放鬆,還收緊了很多,當中有疫情反彈的因素,也有各地政府在執行時變形走樣,更加有民眾過度反應的原因。這個現象,彷彿應驗了過去改革的規律──「一放就亂,亂了就收,收了就死,死了再放」。若然在這個死胡同兜轉,就真的沒完沒了。問題是,全國抗拒呼聲愈演愈烈,北京是再等等,還是再放一點。
國家衛健委的專家肯定在每日監測數據,病毒變種後殺傷力大降,現在雖然感染數字急升,最新新增染疫數字已經突破4萬,連續5天超過3萬,但重症病例卻連續4天減少,而且死亡率極低。按照這個趨勢,本月11日的放寬措施,判斷是準確的;如果不是稍遲了,起碼是及時的。問題是客觀後果不如理想,最突出的問題有兩個。
官員不接地氣 遲早惹禍
石家莊市在優化措施頒布後兩天就高調宣布放寬防疫措施,撤銷大部分核酸檢測點,除少數場所外,不再要求「掃碼」進入。結果是感染數字飈升,7天後政策反轉,重新執行嚴防死守措施。
優化措施實施後,接二連三出現與疫情有關的社會關注事件。新疆烏魯木齊一場火災,10死9傷,點燃了全國各地的星星之火。人們不停責問,消防員3小時才能將火撲滅,原因是什麼?肇事樓房屬於封控區嗎?烏魯木齊的官員以為手上掌握的事實,可以消除所有疑慮:小區通道被障礙物堵塞,延遲了消防員進入火場救援;該樓房已經在數天前降為低風險區,居民可以下樓在小區內活動,但不可以離開小區。
不接地氣的官員遲早會惹禍。根據防疫規定,低風險區居民是可以離開小區,仍然禁止是違反規定的;消防通道出現障礙物而沒有及時處置,負責救援的消防官兵可以解釋過去,市政府的監督責任不能推脫。這名自信心爆棚的官員,還補上一句「煽風點火」的話,說居民的「自防自救能力弱」。
由言論到行動 乃民眾長期忍耐後總爆發
全國民眾回應激烈,網上言論有非常理性地去討論法律條文,有訴諸情緒反應的嚴斥,也有藉新疆慘劇引伸到整個防疫政策,指桑罵槐的嘲諷;最抵死的是世界盃觀後感,說球證對球員犯規的判決,已經不是一個人說了算的年代,有主裁判、邊線裁判,必要時會依靠VAR(視像裁判)等科學手段裁決。反覆說的一點是,一個人說了算的年代過去了,並且引述伊朗對威爾斯的比賽,伊朗球員不滿球證判決,所有人雙手反放背後抗議,溫和表達不滿的做法,也是一種抗議。上海市民眾到該市的烏魯木齊路舉行哀思集會,悼念烏魯木齊死難同胞。從憤懣言論到實際行動,是他們憋了長時間的總爆發。
優化措施放寬了認定感染的Ct值(病毒量),確診的人數應該縮小了範圍;即使感染了,隔離日數也減少了兩天,而且取消了中風險地區,及不再追蹤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是嚴防死守抗疫措施以來最大的一次放寬。然而感染數字急升,廣州、重慶和北京都有大規模爆發。放寬與爆疫兩者的關係是否成立,要由專家判斷。石家莊的做法與結果,是否應驗了「一放就亂」的規律,也要研判。
另一個不能忽視的現象是,石家莊放開以後,民眾的反應並非如外國般去狂歡,而是更加謹慎,家長不敢送孩子去上學,很多人減少外出,出於自願去做核酸的反而要大排長龍。
這種對於放開沒有信心的態度與做法,實際上是過去對於疫情嚴重影響健康的宣傳做得太有成效,人們對於病毒殺傷力下降、重症率下降的數字完全不掌握,或者選擇不敢相信。這些都是政府在宣布放寬措施前沒有做好事前輿論準備、沒有介紹各種客觀事實,讓官員「意料之外」的後遺症。
為今之計 放寬措施見成績後再優化
政府現在要面對的問題是,要求放開抗疫手段的聲音愈來愈響亮;另一方面,害怕疫情加劇會威脅到身體健康的民眾也不在少數。這是輿論及民眾思想的亂象,而更加可怕的是,各級政府在執行抗疫措施的亂象,層層加碼的例子多不勝數,不管中央官員如何三令五申,加碼措施毫不放鬆,鄭州市將近千名富士康工人用大巴送到鄰近城市徐州,引發江蘇省向河南省抗議。問題是過去曾經一度實施的、對於不嚴格執行抗疫措施的官員要就地免職,現在違規官員不再需要受到懲戒。加碼措施對民眾帶來什麼影響、官員對孰輕孰重的那把尺子,了然於胸。
在感染數字飈升及亂象不止的情况下,期望中央進一步放寬是不切實際的;但全國民眾的不滿情緒繼續滋長,如何才能夠疏導,也是一個難題。再強力執行嚴防死守的做法,只會火上加油。切斷傳播鏈是與時間競賽,紓解民怨卻要民眾延長忍耐時間。兩者的矛盾,似乎沒有出路。為今之計,是落實好優化措施、做出成績,再推出新一輪優化措施,逐步達至抗疫成功。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