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之後,筆者留意到中國在若干方面正進行調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疫情防控出現微調,有逐步朝向復常的趨勢。近日國家衞健委提倡防疫要慎終如始,在最小範圍,以最短時間,用最低成本做到「動態清零」;核酸測試適度而為,不可隨意圍封小區,新常態之下防止地方上的措施層層加碼。
什麼時候能夠做到經濟生活逐漸復常?這問題十分重要,不單中國人民關心,全世界都高度關注。因為有關數據顯示,全球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動力來自中國。中國要求高質量發展,完善製造供應鏈及優化生產增值鏈,做到供應端和需求端之間的和諧對接,達致物資供需基本上自給自足,確保材料和資源儲備及供應充足;為了達到上述目的,經濟增長逐步提速十分關鍵。因此,抗疫防疫措施在適當時候要有所調整。
中央在進一步優化防控措施
中國的抗疫防疫政策是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但政策的強度可因時因地動態調整。隨着新冠病毒的致命率減低,疫苗接種率提高,歷經多次變異的新冠病毒正逐漸褪變成為一種和傷風感冒類似的流行性長期風土病。現時需要對於感染後的延後影響作出嶄新評估。相信中央在進一步優化防控措施,改善集聚性疫情處置方法,強化早期防控能力及健全分類救治體系的基礎上,將繼續推進疫苗開發及接種等工作,做到預防性的有效應對。視乎世界衞生組織對於新冠疫情的權威看法何時公布,或會在一段時間之後宣布抗疫防疫取得全面勝利,隨而逐步復常。大疫不過三年,筆者估計從現時到明年全國兩會召開期間或會是一個逐步調整措施強度的過渡期。
當前世界局勢動盪不穩,今後一段時期還要繼續努力,做到在最小範圍,用最短時間,以最低代價,控制住任何突發的全球性危機的發生,堅決築牢包括疫情在內的防控屏障。過去三年來抗疫防疫工作的效果之一,就是在全國範圍建成一個有效的全民健康碼系統。將來萬一發生什麼全球性的大事,中華民族的組織能力和防控能力都已大大提高。這是落實底線思維和應付極限壓力的帶根本性的全局性安排。堅壁築防,備糧食,備財貨,外敵才不敢輕舉妄動。徹底備戰才能充分避戰。中央的高瞻遠矚,應從這個角度、格局和視野去理解。
供銷社再現 不代表走回頭路
另一方面,筆者留意到最近有關所謂供銷社重出江湖的說法甚囂塵上。有些人不明真相,懷疑中國走回頭路,恢復統購統銷措施,限量供應,憑票購買。甚至對一直長期存在的小區食堂(主要是照顧及方便老弱病殘,其運營模式和連鎖快餐店無異),也被渲染為恢復公共食堂。有極端思維認為中國回復到60多年前,「國進民退」,打壓民營企業。
其實供銷社這種商業模式,改革開放40多年一直都存在着,是傳統的鄉鎮市集經濟活動的高級版本,從來未被消費市場拋棄。互聯網和5G時代的所謂集體供銷系統,和京東、拼多多、淘寶、美團及抖音(直播帶貨)等的做法沒有本質上的分別,無需大驚小怪,應該充分肯定。我們需要有科學發展觀和應用技術的科普知識,客觀地深度理解新時代新征程的新事物。
這涉及微觀(個體消費)、細觀(團購供應)及宏觀(需求端推動供應鏈的完善化)經濟學方面的產銷經濟學嶄新理論的實踐,加上全國無遠弗屆的快遞及運輸系統,通過大數據處理達致價格合理化,做到在線貼近完全競爭的市場狀態,避免不正常的過度利潤,減少資本壟斷的運作空間。經濟學的專屬語言,一般讀者或者不容易理解。簡單來說,供銷社固然是計劃經濟的產物,但產銷配對的即時性(JIT)恰巧也是市場經濟的追求,通過平台經濟和數據處理來達成。供應鏈管理體系經濟學是近年全球經濟學家的研究熱門課題之一。超級電腦的集約高速運算,使共產共富,價廉物美和供求對接的即時性(JIT)成為可能。
過去40多年的改革開放,在發展中轉型,在轉型中提升。在經濟行為上逐步達到個人的自由選擇和自主做交易決定,不再是過去因為生產和供應不足因此不得不由國家統購統銷的昔日概念。除了賑災物資、軍需供應和糧食及能源的全國性儲備之外,供銷經濟現時已沒有太大的行政屬性,而是服從於市場規律,通過「互聯網+」和大數據處理的應用,所謂「統購統銷2.0」的供銷社經濟,是在新的基礎上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互動配合的產物,是中國式現代化,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可以理解為中國特色資本主義元素的優化應用。最終的效果是消費者網上選購後,東西不用自己提回家,而是有快遞即時式(JIT)送到家門囗。
平台經濟 供銷有序對接
純粹的傳統古典市場微觀經濟學,生產之後才找買家,容易導致生產過多,大批貨品堆積如山等待需求端到來逛街採購,其實是一種浪費;就等同傳統上的士在道路兜兜轉轉尋找乘客,在沒有互聯網技術(網約車)支撐的環境下,造成資源浪費。「貨,惡其棄於地也。」過去是生產製造不足,於是憑票購買,限量供應。現在是量體裁衣,需求帶動生產,通過發達的科技應用,促使物資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將供應和需求有效聯繫起來。這才是平台經濟的精髓,達到供銷有序對接的目標。
在新的基礎上推行的供銷社運作模式,也是落實底線思維,防止外敵極限施壓。萬一在物資,能源及材料等方面出現供應鏈管理和附加價值鏈斷裂問題時,中國要能夠有一個有效的應對方法。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救災出現困局,導致中央不得不有求於人,要以高價租賃美國五角大樓的精準導航定位系統,慘痛教訓記憶猶新。具體詳情,以後有機會再說。
總而言之,今後的挑戰是供銷社的運營機制一定要與時俱進,要改善過去僵化的缺乏競爭意識的短板。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在今天的中國,所謂票證時代(為了壓抑需求端)早已基本結束,供銷社的賣方市場已一去不復返。現在的供銷社經濟是買方市場,所以千萬不可以指鹿為馬,混為一談,道聽途說,自誤誤人。現代版的供銷社體系因為體量龐大,改革的目標之一是減低無用的自助餐式重複消費,杜絕浪費。
在全國範圍,現時有4327家具有供銷社背景的房地產公司,也需要轉型,要聚焦興建公私合營的房屋,供應大量的便宜的人才公寓,讓年青的新社會階層願意創業創新從事民營企業的新一代付得起房租房價,而不是仿傚高端房地產開發商的經營模式,導致房價與人民的購買力脫節。
港人對國家現況認識嚴重不足
改革開放永遠在路上。不開放何以發展?不改革何以改善?我們一定要多研究問題,少談論主義。老實說,大部分港人對國家發展現況的認識嚴重不足,往往在倒後鏡看問題,指指點點,得意洋洋,自以為是,傲慢及偏見兼而有之,相當可笑,十分可惜。
新時代的新中國在新征程上,是追求國家強盛,人民富足,民族復興,避免戰爭,要匯聚56個民族的集體力度,建立及維護和平環境,民族團結,和平合一,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建設發展。今日世界存在爆發熱核戰爭的危險,人類生死存亡懸於一線,絕對不是危言聳聽。瞬息萬變的國際形勢不容易對付,大國之間的博弈,任誰走錯一步棋,都會滿盤落索。
中央現在領導全國人民堅定地走自己的路,無論貿易、金融、科技、軍事、外交及宣傳,都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而勝負未分。平心而論,現時中國形勢雖然略為佔優,仍要如履薄冰。從這個角度看,不論是抗疫防疫的長期措施或供銷系統的調整安排,筆者認為,都是為了應付灰犀牛或黑天鵝隨時有可能出現的局面。
原刊於點新聞,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