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李家超在競選期間提出他的施政將「以結果為目標」,引入西方和內地的公共行政「績效管理」,為治理香港開新篇。綜觀他早前公布的《施政報告》,特首就公營房屋政策方面,示範了公共行政績效管理的執行,承諾將「輪候公屋時間即時『封頂』,目標是結合『簡約公屋』和傳統公屋總供應量,將現時約6年的輪候時間『封頂』,在4年內(即2026/27年度)降至約4年半」。
輪候時間衡量房策績效 來得直接
換言之,總的公營房屋政策目標是縮短輪候時間,至於《施政報告》當中進一步提到的各種舉措,例如確保土地如期到位、增加土地供應,以至在未來5年,通過包括興建「簡約公屋」、「綠置居」和「居者有其屋」等計劃,以增加公營房屋供應的舉措,均為達至此總目標的「手段」或「子目標」。對比以往政府經常提出的,例如未來5年增加公營房屋供應量,這對一般市民而言,或許只是一個數字,是高是低,難於分析;但現時衡量公屋施政績效的是輪候時間,來得直接。
事實上,這種以績效為本的公共行政管理,更利社會各方聚焦討論和監察,加強問責成分,以至下階段將成本與效益掛鈎。而能否達至此等理想,有待進一步發展和觀察。
績效管理的落實 鮮見於其他範疇
但與此同時必須指出,《施政報告》亦突顯了績效管理的落實,鮮見於其他政策範疇。就以「改善環境衛生及市容」為例,《施政報告》所提到的要將「鼠患主要黑點數目於2023年底前至少減半」,以及由「約600個各部門確定的環境衛生黑點於2023年底前消除至少75%」,這兩者看來只能是為達至「改善環境衛生及市容」的部分「手段」或「子目標」。歸根到柢,不妨反問,衡量環境衛生及市容有否改善的總指標,又應該是什麼?對此,《施政報告》看來沒有提及。筆者建議是,不妨像新加坡政府般,定期蒐集市民觀感,以客觀數據來衡量市民的滿意程度和「獲得感」。
再者,醫療是政府每年的一大財政開支範圍,也不妨反問,特區政府醫療系統的整體目標又是什麼?這反問並非強人所難,既然特首提出施政「以結果為目標」,醫療政策目標為何,自然而然成為合理疑問。在此,不妨冒昧地說,特首在《施政報告》提到「香港是全球最長壽的城市」,並以此為傲,既然如此,特區政府不妨可考慮以此為基礎,以「維持和提高香港是全球最長壽的城市」為醫療施政目標,並以此作為策劃相關舉措的圭臬。
事實上,以「維持和提高香港是全球最長壽的城市」為目標,縱具挑戰性,亦非遙不可及,對比以往政府報告中經常提到的例如增加病床數目等,更能凝聚市民對健康生活的關注、具操作性、可擴闊社會政策想像空間,及增加社會「正能量」。
同樣地,施政目標的闕如,以及目標與手段的混淆,也廣見於社會福利、扶貧、環保、體育及康樂、教育和青年發展等其他政策範疇(見《施政報告》附件的指定項目指標),不贅。
上世紀70、80年代的「亞洲四小龍」時期,香港電子業一度領先南韓、台灣和新加坡,並曾多次盤算發展晶片製造行業,但最終失諸交臂。回歸25年以來,歷屆特區政府都強調發展科技和推動創科產業,每年的《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都提出新猷,投入龐大財政資源,唯今天看來,結果仍未如人意。以發展科技和推動創科產業需時解說作辯解,難具說服力。但到底制約香港在這方面發展的因素是什麼?看來今天到了有需要全面審視的階段。
有關公共財政投資的問題
特首在《施政報告》表示,會於今年內從未來基金撥出300億元,成立「共同投資基金」,並與近年在未來基金下設立的「香港增長組合」(2020年撥出220億元成立)、「大灣區投資基金」(今年2月《財政預算案》宣布加注50億元成立)、「策略性創科基金」(同預算案加注50億元設立),「歸一收納,匯聚有關資源,由政府主導投資策略產業」。以往不少評論都曾指出,香港在發展創科產業方面不缺資金。言猶在耳,但為何情况有所改變,出現市場失效(market failure),甚而需要公共財政的直接投資和土地方面的介入?
至於由財政司司長新成立的、統籌這方面投資工作的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具體營運由誰負責?公司章程和企業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結構為何?是否需要定期向立法會和市民大眾提交報告?尚未見端倪。更重要的是,評價該投資管理公司的績效,除利潤之外,其他的是什麼?對此等基礎性的問題,期待日後政府能夠有更多披露。
說好香港故事 首重內容
《施政報告》中,特首以頗大篇幅講述將如何大舉到內地和海外「說好香港故事」,相關活動頗為細緻。例如在海外,「訪問當地政府及組織不少於2700次;派員公開演說不少於1000 次;接受傳媒訪問/舉行簡報會不少於1100 次;及舉辦座談會、展覽、研討會及宣傳推廣活動不少於1300次」。在內地,頻密程度也不遑多讓。
不妨再強調,這些相關數字所闡述的都是手段,不是目標。而目標是什麼?衡量績效的指標又是什麼?宣講有關香港的優勢和吸引力的內容又否就是一如《施政報告》所述?這些講述的內容,是否能為國際社會和傳媒接受、具說服力,看來還須事前讓抱持各種聲音和立場的持份者挑戰和拷問。
美遏制中國晶片發展對港的影響
國際地緣政治瞬息萬變,早前在《施政報告》的最後草擬階段時,美國政府突然宣布連串遏制中國晶片製造及相關行業的強硬舉措,特區政府可能要及時考慮其對香港的影響。誠然,香港並非從事晶片製造,但被禁的還包括晶片設計,而晶片應用範圍廣泛,例如香港銳意發展的醫療應用設備。如果美國的措施波及香港,本地公司就連使用美國軟件設計應用晶片線路,都有可能受限。這會影響香港創科產業發展策略及如何說好香港故事,因而亦有需要迅速策應。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