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創業是否要行 IT 這條路呢?其他路向又如何呢?
霍:創業影響到全世界人,是很重要的。以前人們的婚禮是如何,大家都知的,但現在人們就能用很低很低的成本,去拍一條非常高質素的片。
今年貿發局發起一個區域計劃,證明了在 IT 創新的人是多了,但不是因為 IT 的入行成本低了,所以多人創業,而是因為有很多人專長於這個領域,而專才是很重要的。我不是專長IT領域的,我較多接觸體育市場,可以看到整個國家的體育市場是很輝煌的。中央說要大力發展體育,十年的資金投入增長十幾倍,但這裏面其實不包括很多東西。
美國的體育市場一樣很輝煌,有體育比賽、廣告、媒體、經理人公司、產品等等,樣樣事情也要去處理。其實 IT 與否的界線是很模糊的,例如 Apple,它是否只是 IT?它既賣歌,也賣電影。界線模糊,因為傳統文化在改變。現在 Google 什麼都做,小米又賣空氣清新機,很多東西其實沒有了界線。你做品牌 A,周邊其實也可以有無限個產品。
今日創業會選環保科網
方:馬時亨先生在20年前便曾間接創業,選擇創立迴轉壽司店,20年後的今天,你又會選擇創立什麼呢?
馬:不是你要選擇創什麼業,而是你要花長時間去研究,市場究竟接受什麼,考慮不同因素。如果你問我今天會選擇創什麼業,我會選擇環保或科網。世界愈來愈注重環保,在香港發展環保一定有市場。我一定不會選擇再開迴轉壽司店,租又貴,市場又已經變了,一定死的。
方:如果有一個人,他很想創業,亦做好資料搜集,覺得可以走這條路了,你們覺得社會上有什麼支援可以令到他創業事半功倍?例如會否是政府的支援?
霍:我有一次出席一個會議,談起可以做什麼幫助他們,一個委員說:「為什麼要幫他們呢?我們以前創業,有人幫過我們嗎?」我不太認同他的觀點,現在確實競爭更激烈,如何去幫助他們是重要的。但,是不是給他錢去創業,就是最好方法?我們曾做過一些研究,年輕人創業時所需要的元素,錢往往是放在第四、五位的。錢可能是重要,但他們更需要的是好的平台。
我想弄清楚的一點是,社會的支援不是必要的,支援亦不是政府應該要做的事情,這並不是政府或社會的責任。但是,社會也有需要幫你。坦白說,我們在去年舉辦了一個創業的比賽,資助每個團隊大概幾十萬左右。但我們發現這樣的支援模式不太好,因為他們更需要的是宣傳及人脈網絡。有一些 NGO 想推廣本地的時裝設計師,提供一些訓練及支持本土行業,我覺得這些也是很好的市場資源幫助。我希望將來有更多組織會幫助年輕人創業,但要想想如何去幫,不是給你錢就是幫你。
創業支援不應只是給錢
方:創業時要政府資助十萬、八萬,心態其實不應是這樣?
霍:我覺得政府的角色不應該是這樣,應該造大個餅,幫助本土企業連接國內市場。是否可以將本港的業務連接到國內——或者把香港的條件造好——令更多外國機構來港投資?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