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中國報業改革試點的日子

中國主流壟斷的報紙在發行量增多時,加上專業的廣告公司運作,廣告收益必定非常可觀,必賺無疑。關鍵只是利益如何切割?放權讓民營企業做試點運營會有多久?是否值得引入外資?

承接上文:〈在上海做資金紅娘的日子〉

2000年初,科網狂潮爆破後,下一輪的熱點,就是大陸的傳統媒體行業。當時最熱的是電視與平面媒體。媒體在國內是嚴控行業,民營企業難於沾手。2003年,我的項目助理告訴我,有家上海本土廣告公司,專為上海報業做廣告運營,而且是上海獨大,她還告訴我這是一家民營企業。我心中就納悶,報紙是由國家宣傳部管控的,怎麼可能會有一家民營企業參與廣告運營呢?

進軍上海報業

第一次見面,與該公司的老闆與財務總監是在古北一家日本人開的露天意大利餐廳吃午飯。陽光普照,風和日麗,談笑甚歡,開個好局。老闆是個大胖子,五短身材,臉是圓的,身是圓的,手也是圓的,手心有點像熊掌。鼻子凖頭有肉,典型有錢人格局,我心中盤算,「可玉成其大業」。

他細說上海是報業改革的試點。上海解放報業集團有意將內容與廣告營銷拆分管理,內容由報業集團嚴謹把關,廣告運營交給民營廣告公司,目的是在掌控內容下,把發行量與廣告收益搞上去。上海、北京是先行者。我覺得這是挺有意思的,簡單明瞭,好項目一定是一句話能說明白的。主流壟斷的報紙在發行量增多時,加上專業的廣告公司運作,廣告收益必定非常可觀,必賺無疑。關鍵只是利益如何切割?放權讓民營企業做試點運營會有多久?

該公司是獨家運營主流報紙商業廣告,而且手中有2份上海的皇牌──《新聞晨報》與《申江服務導報》,前者日發行量有50萬份,是上海最高發行量的報紙,後者是上海年輕人最愛看的潮流周刊。

後來我成功地引進了海外的產業基金入股,經過一番重組與折騰,初心是在海外上市,後來上海市的領導,認為主流媒體在海外上市,還是比較敏感。最後,還是以定向增發的方式,將該廣告運營公司,注入一家A股上市公司。外資基金後來通過間接的方式套現,雖然回報不是十分理想,總算略有微利,全身而退。

人適合做什麼項目,冥冥中好像也是注定的。報紙好像與我有一世緣。(作者提供圖片)
人適合做什麼項目,冥冥中好像也是注定的。報紙好像與我有一世緣。(作者提供圖片)

與報紙的一世緣

人適合做什麼項目,冥冥中好像也是注定的。報紙好像與我有一世緣。

想依稀,小學五、六年級開始,就習慣每天讀報。老爸每天都帶2份報紙回來──《華僑日報》與《星島晚報》。鄰居住上好幾戶客家人,他們全是進步人士,看左派報紙。因此,我每天瀏覽4份政見完全不同的報紙,習慣立論分歧,感覺趣味繽紛。

時事就是今天的歷史。

可能老爸經常看《華僑日報》之故,知悉華僑報業集團有助學金支援貧困小孩上學,姐姐與我都獲取了助學金。每個月,姐姐都領我到荷里活道《華僑日報》報社拿取助學金。那條由中環爬上去的石板路是一條學習之路,及至今天,路經都勾起回憶,感謝華僑報業!

暑期工是我們徙置區小孩暑假的規定節目。初中三,我去賣報紙,凌晨3點就要爬起來,跑到家對面酒樓門口的報紙檔,先把一疊一疊的報紙拆分,然後按次序,切成一份一份的報紙。弄好以後,大概已是晨光初起。我拿起沉重的一疊報紙,跑到附近的大坑西新邨,挨家挨戶地把報紙送給訂戶。7點左右,任務完成,領取微薄報酬,吃頓豐富早餐。

剛剛完成高中六年級的暑假,是我畢生第一次離開香港。第一次出門竟然是坐飛機遠遊英倫,我非常榮幸獲得星島報業集團,從全港的高中生中,挑選我免費參加為期兩周的英倫遊學團。40多寒暑後,24人的遊學團,超過一半的團友還能保持緊密交往,真是難能可貴。

報紙對我的恩德,沒齒難忘。「感謝你,報紙!」

星島遊學團40周年紀念旅遊──克羅地亞。(作者提供圖片)
星島遊學團40周年紀念旅遊──克羅地亞。(作者提供圖片)

資金紅娘 2-2

原刊於「思考香港」,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梁觀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