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工作關係,筆者從上世紀70年代起者在美國紐約居住了20多年。我家住在紐約北面 Westchester County 的 Scarsdale Village。那裏環境優美,交通方便,乘坐火車只需要半個小時便可直達紐約的 Grand Central Station。Scarsdale 地區是猶太人和專業人士聚居的地方。區內有許多20年代前後興建的英式大宅,高大的樹木鬱鬱蒼蒼,人車皆少,令人感到格外安寧。鄰居們見面打招呼,但很少往來。春天到處盛開花紅樹花(crab apple tree)、櫻花(cherry)和鬱金香(tulips),色彩繽紛。顯示出一片「春城無處不飛花」的美景。秋天空氣清爽,到處紅黃楓葉和常綠樹木組成明媚秋色,令人心曠神怡。紐約地區風調雨順、四季分明,的確是個適宜居住的好地方。郊區閒適的生活環境和繁雜熙攘的紐約都會形成鮮明的對比和相互配合。筆者打算記錄個人對美國社會的一些生活感受。
移民國家的一些問題
美國是一個移民大國,人民來自世界不同的地方。由於來自英倫三島的移民占多數,英國文化因而成為文明的支柱。爲了適合自己的生活習慣,一些移民在美國各地建立獨特的社區。早期到美國謀生的華人多不懂英語,爲了便利互相照應,他們多聚居在唐人街。後來懂英語和學識較高的華人則散居洋人社區,只在需要購物和吃家鄉菜時才到唐人街。傳統的唐人街以廣東話為主,隨着來自台灣和大陸的移民不斷增加,在紐約和洛杉磯等大城市出現方言不同的華人社區。來自拉丁美洲人的西語移民人數眾多,他們在一些地區形成龐大的西語社區,不同程度地影響英語作為全美共同語的地位。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戰後,許多歐人移居美國逃避戰禍和尋找更好的生活。早期一些歐洲移民改名換姓,以避免主流社會的歧視。猶太移民善於經營,今天他們的地位超過其他族裔。由於種種原因,不同族裔的移民比較集中從事某些行業,例如猶太人較多從事商業、律師、核數、醫療和大學方面的工作;意大利人多從事建築、運輸、餐飲業工作。早期中國人從事餐館、衣館和圖書館等行業。六十年代後,衣館業式微,中國人愈來愈像猶太人那樣較多從事醫療、律師、金融保險等獨立行業,在學術界和工業界也漸露頭角。黑人、希臘人和西語移民多從事較低下的工作。黑人除了在體育、唱歌等方面比較出,從軍的人數頗多。美國社會尚未融合各方移民,情況像沙拉盤那樣各具特色。總之,難以完全消除的種族歧視和矛盾仍然存在。不過經過長時間磨合的今天,除了就業方面,美國主流社會在消費和社交上已經沒有明顯的歧視。
中年失業問題
小數族裔成員除了在就業方面有點吃虧之外,往往還要面對中年失業問題。一位來自台灣的專業人士發表文章,提到自己人生道路一直十分暢順,在台灣一流大學畢業后到美國就讀 MIT 名校,拿到博士學位后受聘於某美國藍籌大企業,然後結婚、買汽車、房子和生養孩子,一路平步青雲,過着令人羡慕的生活。可是,他卻遭遇到中年失業的厄運。據他自己說,原來無憂無慮的生活突然變為死路一條。這種情況在華人圈裏並不陌生,皆因美國大企業往往認為長期任職員工在歷年加薪后,薪金遠超新聘者,當需要裁員的時候,往往認為裁減缺乏人脈的高薪僱員可以節省經費。被裁者一般因為難以繼續從事同類工作而有必要改行。經濟條件好的或選擇從事股票投資等活動,或選擇改行從事餐館業。好些華人認為獨立經營的醫療、律師、保險等工作比較穩當,避免遭受中年失業的困擾。當然,若跟最遲被聘用和最先被炒的黑人比較(last to be hired, first to be fired),華人的境遇畢竟好得多。隨着中國社會日益發展,回流本國也不失為可行的選擇。
社區管理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我們居住的社區裏,掌權決策的居民委員會是通過競選產生的。獲選的委員無薪酬,多為專業人士充任。實際工作則由受雇人員執行。居民繳付的稅款部分用來支付社區學校、圖書館、法庭、文娛中心、清理垃圾、環境清潔、道路清雪和維修等方面的費用。社區也從州政府里獲得經費補助。至於聯邦政府,居民除了納稅之外,很小機會接觸到。社區自治程度非常高,各級政府高度分權,低一級能夠解決的事務不必往上送。這反映出美國社會高效管治情況。
生活在高度自治的社區裏,人們能夠充分享受到行動、宗教和思想的自由。同時也出現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疏離。下雪後,每家負責清理住宅範圍內的雪。社區則負責清除公共範圍的雪。各家自掃門前雪可以被理解為能夠自己解決的就不依靠集體的獨立自主心態。在自己家裏做些室內裝修工程一般沒有問題,但如果是影響鄰居的工程,例如建築圍牆或興建游泳池等,就必須獲得鄰居同意和社區的許可。有趣的是,社區規定所有面向車道的圍牆都不得高過3英尺,以便維持開放的景觀。宗教、政治的自由被理解為思想自由而非形象表達自由。後者通常要遵守社區制定的地方法規(by-law)。記得聖誕節時天主教堂戶外設置的聖母耶穌立體像也遭到非議和禁止。理據是,如果有人掛出納粹旗幟的話,也會受到取締。
英語促進發展
語文改變國家和個人的命運,英語也是如此。美國兒童在小學四年級之前很少家庭作業。因為字母文字的基礎訓練可以在課堂內完成。學生下課後可以從事諸如體育、音樂、舞蹈、繪畫等有益身心的課外活動,從而可望在德智體群方面獲得扎實訓練。與之相比,語文學習耗費大量時間的中國學生有比較狹隘的活動範圍。現代美國高新科技企業的創辦者多為年青之輩。這充分表明,英語有利於快速啟動大腦,讓學生能夠儘成才,早些對自己和社會作出貢獻。
英文令社會更有條理。字母排序廣泛用於社會各方面。美國人不必在書架前無序地找書。各行各業都提供眾多目錄 (catalog), 例如電話簿、百貨或郵購公司的目錄、以及圖書目錄等。90年代後期,美國國會圖書館耗資把原來按照威妥瑪拼音(Wade Giles)排序的中文藏書改用漢語拼音(Hanyu Pinyin)排序,以方便熟識後者的學者查找書籍。提高資料檢索效率是持續不斷的努力,因為高效排序促進學術研究和便利生活。由於中文排序檢索困難,中文從來就沒有research 一詞的貼切翻譯。難怪中國學生都盼望學好英文,以便改用更有效的語文工具來進行research。語文烙印下的中國社會只能用一個「亂」字來形容。「混帳」是中國的罵人話,在美國似乎沒有聽到過類似的罵法! 中文可以用部首排序,但缺乏有效的應用。書店的書籍無序上架、銀行支行無序排列、地圖無索引等都是實例。一些語文老師僅僅從教好中文的觀點出發,只會用拼音來注音教學。他們往往以學生學好拼音仍然是文盲為理由而淡化拼音的教學和應用。他們不知道,拼音是解決「亂」局的金鑰匙,是克服中文不適應工業化社會的必要語文工具。中國社會今天仍然不推廣首字母排序的拼音排序辦法,這是令人惋惜的情況。
華僑中文學校
中國人家庭大都想子女學點中文。一些家庭選擇送孩子到星期六中文學校。家長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從事購物或社交活動。至於子女們的中文學習,除非另外安排補習,僅靠星期六的半天學習是成果有限的。由於母語不同,普通話教學適合來自台灣和大陸的家庭。繁簡中文教學和教學內容取捨也存在分歧。在華僑社區裏,繁體字一般較有用。但美國大學的中文學科卻普遍採用拼音加簡體字的教學。我們把孩子送到紐約聯合國家長中文學校就讀,學習環境很好,老師水平也很不錯。七、八十年代的紐約,華人家長們感到缺乏適合當地社會的語文教材,我們因此也嘗試編制一些教材。個人的體會是,中文學校不但增加子女的語文知識,同時也讓他們多認識一些華裔同學,多交一些朋友。我家有三個孩子,大孩子的中文較好,相信是多同母親母語交流的緣故,其他子女的中文能力依次下降,因為他們有更多機會互相用英語交談。一位曾在澳洲某大學教中文的教授和家長們交流時問,「你們的孩子什麼時候用英語回答你呢?」 答案是小學四年級以後。原來英語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大量掌握新詞彙,孩子們因感到無法用有限的中文來回答而改用英語。該教授建議家長們努力讓孩子的中文詞彙跟上英語詞彙的增長。
美國人擁有槍支的自由
美國公民有權擁有槍支的傳統源於殖民社會的需要。可以設想,在種族關係複雜,法治和保安尚待鞏固的社會裏,白人少數希望能夠擁槍自保。如果只有壞人才有槍的話,如何能夠保家呢? 今天好些美國人仍然認為,擁槍自由是利害參半的。由於擔心屋主可能有槍,入屋偷竊案件會減少,而人際關係也會因擔心報復而變得和諧些。不過,由於近年美國不時發生濫用槍械的屠殺事件,愈來愈多人呼籲立法禁止擁有殺傷力巨大的自動化槍械。
文化基因
西方文化基因(模因)(註1)着重公私利益的合理安排。美國社會鼓勵公平競爭,維護個人私隱。由於社會供應充分,日常生活事務都有法可依,人們不習慣為私利而走後門和拉關係。英美文化偏重理性,着重公平對待,雖然人人都追求私利,但徇私枉法和貪污腐敗的情況並不普遍。美國地權清晰,沒有年期限制。這就大大減少由於地權模糊而出現的爭端。地產市場由地產中介和律師協助交易,很少出現產權混淆問題。反觀中國的模因,表面上否定私利,強調大公無私,但骨子裏卻唯利是圖,甚至損人利己。中國近代歷史反映出公私兩極的反復折騰,嚴重破壞和改變個人和社會的利益關係和分配。上世紀50年代土地公有化和生產集體化后,農民失去種瓜得瓜的鼓勵,生產積極性大大下降,形成三個和尚無水吃的情況。在恢復市場經濟后,農民的積極性高漲,生產發展起來。然而,產權不清晰又導致地產市場畸形發展,在官商勾結下出現掌權者擅自出售農民土地的貪腐行為,令受害者不得不起來維護應有的權益。中國當前亟欲發展內銷市場,如果能夠逐步開放價值達65萬億的地產市場,理應可以讓內銷市場持續繁榮。
關於自由和平等的理解
美國立國時提出要建立一個民治、民有、民享的新社會。可說是世界第一個人民共和國。時移世易,現代美國社會是一個相對自由和機會平等的社會。人們被鼓勵努力創造財富。底線是不能侵犯別人的自由和權利。美國艾森豪威爾總統曾經提出警惕,美國要防範軍工綜合體的操控。要防範它從事違反人民大眾利益的行動。然而,二次世界大戰后,爲了反共和掌控資源,美國綿延不絕地捲入世界各地爆發的局部戰爭。由此看來,隨着國際衝突、社會貧富懸殊、失業率高企等不利情況的增加,以及反恐方面的保安需要,美國人民的自由可能日益受到限制。
宏觀地看,經濟平等和自由難以兩全其美。過度強調經濟平等則會剝削人們發財致富的自由,導致在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壓力下形成人民普遍貧窮的社會。經濟自由後讓少數人有機會發財致富,而富者愈富的趨勢令社會貧富日益懸殊。我們可以從比較中國在79年前後三十年的社會狀況中體會這兩種情況。關鍵似乎在於建立合理的法制,杜絕貪腐行為,創作和維持一個比較公平和正義的社會。對高收入者徵收累進稅,取締不合理的剝削是可行的辦法。鑒於錢權交易的存在,權力濫用和剝削也許比經濟剝削更難規管。法治社會必須維護公民應有的權力和權利,讓他們能夠在一個開放的法治社會裏自由地生活,進行公平競爭和各盡所能地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筆者認為,如果要瞭解美國社會,就不應該僅僅注意其物質文明,必須進一步認識產生這種物質文明的社會制度和文化模因。美國行之有效的辦法和法規可以成為中國現代化努力的借鏡。必須指出,相對強大的主流社會能夠容忍異見和聽取不同的主張,並且能夠及時作出取捨,改變原來錯誤的政策。美國在越戰期的反越戰活動讓統治階層最終能夠糾正錯誤是個好例子。
註1:模因對應英國學者 Richard Dawkins 提出以 meme 代替 cultural gene,文化基因觀念的主張。據說參照 gene(生物基因)的造詞方法,meme 包含 memory 的意思,反映文化世代承傳的特性。中國國家術語學會經過反覆討論,決定新造「模因」一詞來作為 meme 的中譯。「模因」的「模」類似「基因」的「基」,都具有表意和諧音的特色,中文的「模」表達模仿和記憶的意義。筆者認為模因是一個很好的中譯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