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大國恩賜海外華人?

縱然鄧小平在處理六四上有瑕疵,但他的改革開放,會在全球華人寫的歷史中,留芳百世的,就如孫中山的功過,是不容易被一些政治打手或偽學者矮化的。

近期有不少網上KOL、親中和抗中者皆有,亦有不少網民發表同一謬論,認為西人尊敬海外華人,是因為中國大陸的崛起,這簡直是荒謬絕倫!

四小龍的香港和台灣崛起,比大陸早和更有實力及持續力,強國給神經刀特朗普重鎚一擊,便被打回要靠內循環了,中學時讀過的劉基〈賣柑者言〉,近700年前的寓言恍如今人之作,感慨萬千。不少親共KOL只會全方位唱衰G7各國、唱好大陸,他們是愛國?還是蠹國?有病不求醫,是否存心靠害讓祖國病入膏肓?

已歸化華人遠離家鄉為哪樁

由1949年解放起,大多數海外華人、亦包括香港和台灣人,一直都是不太認同大陸的,主因是祖國發生接二連三、愈搞愈不濟的政治運動,負面影響西人對整體華人的想法,海外華人的聲譽受到極大的牽連。而從家鄉親人傳來的消息,僑鄉成為被批鬥的重災區,不少落葉歸根的歸僑、僑眷和親友容易被誣衊為走資派、反革命、英美帝的受益人、走狗,不少人被抄家,或受到更殘酷的對待。

筆者認識的老一輩加美華人、和他們的土生土長後代,絕大多數都不認同毛主席年代的中國,不願意亦不敢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當然,他們絕大多數無保留中國國籍,已無資格話自己是中國國民、中國人了,亦不是法理上的「華僑」)。筆者的同輩或更年輕者(1960年代起出生的),實多數已完全西化,有些人更索性將姓氏改成英式,放棄學寫讀中文,連家鄉事也多避而不談。

縱然鄧小平在處理六四上有瑕疵,但他的改革開放,會在全球華人寫的歷史中,留芳百世的,就如孫中山的功過,是不容易被一些政治打手或偽學者矮化的。鄧公的功業有三:其一是為中國大陸脫貧,其二是推動現代化,其三是對馬克思以來的共產主義,作一劃時代的修正,虛心地、大膽地加入一些資本主義機制,填補了共產主義的不足。

不少土生加拿大華人多數已完全西化,有些人更索性將姓氏改成英式,放棄學寫讀中文,連家鄉事也多避而不談。(Shutterstock)
不少土生加拿大華人多數已完全西化,有些人更索性將姓氏改成英式,放棄學寫讀中文,連家鄉事也多避而不談。(Shutterstock)

只不過,由鄧公至胡溫,中國大陸仍只算是在脫貧當中,相信絕大部份的港人、包括筆者,都經常有去大陸探親、旅遊和公幹,親身體驗到就算是大城市的民居,現時仍多數處於香港舊區如旺角、深水埗的水平,農村便更是新界1960年代前的模樣,不少時事報道、和網上資訊如YouTube或類似Google街景的,皆可佐証。

2006年大陸的一套電視特輯《大國崛起》,是大陸人未富先驕、自吹自擂的一個標誌(可參閱筆者前文〈大國崛起的喜與憂〉〈從《大國崛起》到《厲害了,我的國》〉,灼見名家,2021年6月9和10日)。大陸整體GDP是超日趕美,算是強國了,但人均GDP仍遠遠落後,僅是台灣或香港的1/3左右。

數代海外華人奮鬥獲致今日地位

鄧公讓一些人先富起來,而這些人的財富確驚人,在全球各地皆有銀行戶口和物業,經常在香港的新樓盤銷售中一擲億金、可以一口氣買十幾個單位。但根據李克強總理去年公開指出,國內仍有四成人的每月收入,就只得人民幣1000元,這是極端的貧窮,連香港的劏房戶亦不如。大陸的強國GDP,實是建築在億萬廉價勞工的肩膊上的,大陸確是成為世界工廠,只不過是低價貨品工廠而已。

港人叫1960年代劣質日本貨做「遲早丸」,即是遲早玩完(不耐用)之意,當年的日本汽車在加美是劣質的表表者,日本人痛定思痛、發奮圖強,最終將「Made In Japan(日本製造)」變成優質的標籤,南韓汽事亦有類似經驗。在今天Walmart或不少超市的低價、劣質貨品中,多數都是中國製造的,而前些時的假奶粉、假醬料、假酒、甚至假鹹疍,連累華人超市的所有國貨都無人問津,甚至在香港,不少人寧貴一些也避買國貨。大陸有何高素質的名牌商品?西人會否認為大陸是強國、因而給足面子予海外華人?

網上KOL似是而非的謬論,其實是中了一些宣傳的毒,這些宣傳是想繼續強化崛起大國的虛象而已,KOL也好、藍絲也好,是罔顧史實、人云亦云。而這些謬論,實是對海外華人極不公平的,西人尊重華人,全是海外華人自己的努力,是幾代人不斷提升自身社會地位所致。

「王安電腦」曾一度與IBM齊名,創辦人之一華裔美國人王安(1920-1990)在上海出生成長,1940年在戰時的西安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系畢業,1945年赴美深造成為全球電腦業先驅,他在福布斯雜誌1984年美國富豪榜中排第五。(Shutterstock)
「王安電腦」曾一度與IBM齊名,創辦人之一華裔美國人王安(1920-1990)在上海出生成長,1940年在戰時的西安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系畢業,1945年赴美深造成為全球電腦業先驅,他在福布斯雜誌1984年美國富豪榜中排第五。(Shutterstock)

今日加美華人躋身主流社會要職、不少人更有效地積極參政,完全是華人在加美民主制度下奮鬥的成果,與大陸的強大毫不相干。如果西人尊重華人有中國因素,應是台灣和香港,是台灣的民主、法治和高科技,是香港昔日(已北移)的工業能力、和今日(仍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加美排華歷史華人血淚斑斑

毫無疑問,加美有一個極不光彩的排華歷史,在二戰結束前的60多年中(1880年代至1940年代),加美兩國都保持一些歧視華人的法例。要注意,這不是空口講白話的「政見」,而是實牙實齒的法例,亦不是歧視所有亞洲人,而是單只針對華人,更是漫長的60多年!

在這些法例下,華人完全禁止入境,就算是當地華人的配偶和子女,亦受到諸多阻撓;任何華人包括土生都不能入籍、無公民權,即是無參選和投票權;無入讀大學權(除少數例外,如在東岸高級學府的小量華人保薦生如胡適、趙元任等),即是華人無法成為專業人士,如律師、醫生、工程師、會計師等等。

華人一直都有聘請西人律師(有時聯同西人同情者)與政府打官司,努力爭取合理權益,當然是輸多贏少。突破點是二戰時,由於中國是盟國,加美兩國政府都允許華人參軍,兩國共約有兩萬多名華人入伍,包括終生為加國華工和「人頭稅」追討的Gim F. Wong(黃金煥,1922-2013),和加國名店「London Drugs(倫敦藥房超市)」的雷氏家族其中兩兄弟Ernie K.W. Louie(1917-1971)和Quan J. Louie(雷昆照,1921-1945),這三者皆加國土生,後者戰時在德國殉職並葬在柏林。即是說,這些華人先賢,是用性命去爭取戰後的入籍權。

今日加美華人躋身主流社會要職、不少人更有效地積極參政,完全是華人在加美民主制度下奮鬥的成果。(Shutterstock)
今日加美華人躋身主流社會要職、不少人更有效地積極參政,完全是華人在加美民主制度下奮鬥的成果。(Shutterstock)

與此同時,不少大學亦開始收取成績特優的華人入讀,華人專業人數遂開始穩步上升。當然,二戰後聯合國成立,全球人權憲章禁止種族歧視,加美兩國的排華法例遂在1940年代末開始消失,到了1965年便完全廢除,言則澳洲的「白澳政策」要到1973年才被取締。

海外華人受益中國崛起?

在這時期,不少台港戰後嬰兒潮的新生代,亦開始大量用學生簽證到外國升讀大學,畢業後先回台港工作一段時日,再申請回美加英澳紐成為移民,後再申請入籍。這些戰後新移民和已是一兩代的土生,便是憑着他們較高的學歷,不斷提升華人的社會地位,他們的犧牲和努力,怎可眼白白讓一些罔顧史實的政治宣傳抹殺掉?

崛起大國恩賜海外華人這個神話,不攻自破,但為何仍有不少KOL不斷推銷此謊言?首先,KOL多只用網上影音短片發言,他們的資料搜集多未達專業記者/學者水平,論述亦多似即興之作,更常前後矛盾,而親中傳媒的政治宣傳,可以是鋪天蓋地的,不少KOL和一般網民便容易受到影響,連帶一些學識較淺的所謂「老華僑」,都不假思索、人云亦云。而這個神話的背後意義是什麼?說穿了,這只不過是一貫的統戰技倆──中國的崛起,不只是造福14億大陸人民,連半億的全球海外華人也會受益!

筆者有一個常用的比喻,就是西人幫襯他們屬意的唐餐館,原因是該餐館的廚師廚藝了得、侍應招呼周到、室內陳設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讓他們享受一頓美好的晚餐或點心早餐,這完全與中國大陸的崛起無關。另一個比喻,就是西人敬重李小龍,是李小龍自己的努力?還是崛起強國的恩賜?

馮應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