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內地有對於80後至00後的調查結果,20個宜居城市之中,大灣區有5個,佔四分之一,包括珠海、佛山、廣州、香港和惠州。其他城市分布在不同的省份,包括湖南、雲南、四川、廣西、遼寧、江蘇、重慶、貴州、山東、陝西、福建、遼寧和浙江,還有重慶和天津;反而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並未上榜,令人感到十分驚訝。
他們選擇宜居城市的考慮,包括生活性價比、成本效益、居住便利、工作機會、交通樞紐、交友氛圍、文化娛樂活力、商業發達及生活新鮮感。這項調查研究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年輕人愈年輕愈想異地生活。85後至00後約有三成聲稱沒法扎根在現居地,希望到外面闖天下,看看這個世界,想換個城市生活發展。可能調查的對象大多數居於一線城市,生活愈久愈感受到居住地的不足,對陌生城市往往抱有期待和憧憬。這因素可能令宜居城市排名出現偏差,因此北上深杭不在這20大的榜上。值得注意的是,香港赫然在榜上。
大灣區處處是機遇
本人認為,以上結果是可以理解的。年輕人對於宜居城市的理解,正從「外在評價」轉到「內在體驗」,希望按個人喜好採取主動選擇,選擇宜居城市並不代表年輕人躺平,而是年輕人有了生活新標準。在21世紀的新時代,我們發現,隨着知識化、中產化、城鎮化、信息化、老年化和科技化,中國在「六化」的過程中正默默地掀起深刻的社會變遷。這是由於交通發達和科技進步導致的必然後果。這個調查結果對於香港年輕一輩有重大參考價值,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內地年輕人重視大灣區前景,希望來到香港發展。
隨手拈來,都是機會。例如,上月底香港科技大學舉辦了專門探討海洋氣候環境生態的OceanHK研討會,主題是探討粵港澳大灣區水域的現狀和趨勢,發掘問題和研究解決辦法,邀請到不少這方面的專家出席,水平甚高。他們利用跨學科觀察和數值模擬的方法得出結論,分析大灣區水域環境生態存在的問題,制定應對策略,以確保大灣區海洋營養化,增加海水含氧量,為海洋文化建設和海洋生態系統提出不少寶貴意見。
香港特區成立了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本人上月曾經向楊局長提出文化培育5大方向,其中就包括海洋文化建設。對於香港年輕人來說,前景可人,極具挑戰性。香港面向蔚藍,天接水,水連天,有廣闊發展空間,這可能是為什麼內地年輕人希望來到香港居住的原因之一,他們喜歡接近海洋。
香港的大學應該呼籲學生們撇開泛政治的錯誤議題不談,少講主義,多講發展。其實香港的國際競爭力是十分重要一環。可惜香港大學的部分校長領導們,好像沒有符合新時代對他們的要求,未能夠登高一呼,在迎新會場上指出未來的發展大方向,未來50年的世代香港年輕人可以大顯身手的地方在哪裏。這方面令人感到十分遺憾,不明白為什麼部分大學校長領導們,不論有心還是無意,好像總是缺乏高瞻遠矚登高一呼的氣魄。
香港作為國家的行政特區之一,處在大變動的21世紀新時代,連接中西方市場,其實大有可為。百多年來香港一直扮演打通東西方市場的角色。以往較多做貿易、製造、旅遊和房產,現在更着力於金融和創科。金融加創科是龐大的產業和行業,看似比較抽象,其實有十分豐富的內容。因為資本融通和科技應用(尤其是信息產業)適用在服務於各具體的新興行業。通過互聯互通的安排,特別是在一個地球兩個體系正在迅速形成的過程中,可以助力香港繼續成為一個連接內地和外面世界的一個窗口,同時成為內地的在岸和離岸市場的一個接點。香港的角色十分清晰。
香港金融產業 3大發展條件
就本人比較熟悉的金融產業來說,以下的3個條件依然是香港的重要角色,估計在未來25年仍然大有可為。相信這是內地年輕人希望移居香港的原因之一。3個什麼條件?其中之一是全球對中國資產(人民幣資產)的配置方案將會增加佔比。目前中國GDP佔全球的比例是18%,但海外央行持有的中國資產佔比只有3%,全球資產配置佔比依然不足。如今以美國為首的海外資本市場極力限制中國資產流向國際,短期內甚至有把中國資產從外國市場趕回到中國的趨勢。
香港在這方面絕對可以逆潮流而動,令中國資產能夠分散到全球各類金融資產的綱目中去。大灣區的跨境業務活動可以有秩序地把國內資金和資產在境外進行適當的資產配置。在這方面,中國資產流出到境外,香港是主要渠道。因為這渠道比較穩健,資金能夠自由進出,外匯能夠自由兌換。中國在和美國互相爭持對方資產的過程,現在還只是一個開端,未來仍有漫漫長路,機會璀璨華麗,從做生意的角度,令人垂涎三尺。此時此刻,香港仍然十分獨特,其優越地位難以被取代。
條件之二,由於中國資本帳仍未完全開放,如今全球市場存在很多不明朗因素。除了俄烏衝突禍延歐洲之外,東亞地區因為兩岸關係惡化,將來甚或避免不了中日發生一場戰爭才能最終解決釣魚島歸屬問題。中國一定會長期限制資本帳的全面開放,不會同意人民幣可以百分百自由兌換。有秩序地持續開放資本賬目,是未來的路線圖。在這個環境下,國際投資者透過不同渠道進入內地市場,尤其是中國債務市場,還有「一帶一路」日趨成熟的融資機會,香港將會提供極多的渠道可供選擇。
條件之三,一方面港幣的匯率和美元匯率聯繫,另方面香港經濟和內地經濟渾成一體,港幣的性質既是類美元亦是類人民幣,有雙重保險,是人民幣和美元之間的最佳橋樑,不二之選。香港金融市場的發展,配合信息化和人民幣數字化,大數據算法和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將會是最有效的兩手(兩化兩用),帶動所有其他具體的新興產業和行業的迅速發展。本文已太長,以後再解說。
青年須提升眼界 不負寶貴一生
香港年輕人生活在今天這個相對安全和諧,充滿發展機會的大灣區內,儘管有多少不如意的事,在這個重新到來的流金歲月裏,如果局限於政治理念,所謂自由、民主、人權、隱私等具爭議性的抽象概念,而忘記了經濟進步和社會發展才是人生的道理和嚮往,那就差之毫厘謬以千里,錯過了自己體驗生活寶貴的一生。人只活一次,香港的年輕人應該提升自己的眼界,抬頭望遠。
本人自從香港大學畢業以來,一直嚮往外面世界,在外國各地留學謀生前後共29年,1992年開始跑內地,1999年才回到香港定居,2006年才開始專注大灣區。數十年來,對於香港和國家在全世界的地位轉化,本人深有啟發,體驗良多。由於地心吸力,雖然不能離開地球,但地球本身已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生活環境。香港的年輕人不一定需要眼光只局限在香港,但最終離不開以香港和祖國作為根基來考慮自己發展的條件。但願許家還許國,不負樁萱不負天。
毛澤東有一首名詩,19歲離家鄉赴省城求學時寫給他父親毛順生。他修改了日本革命先行者西鄉隆盛的詩,情更真意更切:「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這方面希望香港年輕人,尤其是今年剛入讀大學的新生,在人生路上認真思考,或有啟發。
原刊於點新聞,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