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煜明25年創科之路成就非凡

盧煜明教授開創「無創產前診斷」方法,帶領團隊憑藉血漿DNA診斷技術,從孕婦血液檢測胎兒遺傳物質,能及早診斷胎兒唐氏綜合徵和多種遺傳病,為產檢開啟了新時代,他也因此被譽為「全球無創產檢之父」。

7月中,香港科技創新聯盟由一群來自香港產、學、研的科創業界代表發起,由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教授出任創會主席,多家大學14位專家擔任顧問,多個國家級科研平台及科創公營機構負責人等15位人士擔任理事,陣容鼎盛。

香港科技創新聯盟的成立宗旨是促進聯盟會員之間的跨學科交流與創新合作,發掘合作研發項目;探討與香港科技創新發展相關的政策、協同香港政府部門、產業界、學界、研究機構等,推動大灣區科技創新合作與發展,以及增加大眾對科技的認識及興趣。筆者月前曾在科學園訪問盧煜明教授分享他對香港科研發展的看法,本文摘錄部分要點,紀錄他1997年從英國學成歸來從事創科25年的心路歷程。

憑藉無創診斷  屢獲國際殊榮

盧煜明教授開創「無創產前診斷」方法,帶領團隊憑藉血漿DNA診斷技術,從孕婦血液檢測胎兒遺傳物質,能及早診斷胎兒唐氏綜合徵和多種遺傳病,為產檢開啟了新時代,他也因此被譽為「全球無創產檢之父」。過去兩年多,盧煜明教授屢獲殊榮,2020年獲中國頒發有「科學界奧斯卡」之稱的「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獎」, 以表揚他在無創產檢的成就,獎項的金額是全世界其中一個最高的。2021年他獲英國皇家學會頒發「皇家獎章」,是該獎項成立近200年以來首位華人得獎者。他表示,自1826年開始,歷史上只有400多人獲此殊榮,很多得獎人都是他的偶像,包括提出進化論的達爾文及原子理論的道耳頓,能獲得這個榮譽,他感到十分高興。

除了研究是世界級,盧煜明教授在科研產業化方面也很出色,創造了不少商機。他指出,在20多年發展無創診斷技術總結了一些產業化的心得:

第一,要令一項技術轉移為一個產業,因為以前許多科學家完成研究、發表文章之後便作罷,但要把那項技術轉化成為一個產業,必須申請專利。許多科學家包括他在內,在讀書時期都沒有人專門教授如何申請專利的,所以他建議年輕的有志之士如希望投身創新科技,不妨及早學習如何申請專利。「專利便是透過文字去設定一個範圍給自己,表示這是我擁有的,但不是永遠擁有,所以這是一個公平的交易、合同,我把我的秘密告訴你,但你要讓我擁有某些權利20年,之後才變成公有財產。我們傳統的家傳秘方如果外人不知道,很容易慢慢散失,所以用專利的方法對人類進步有很大裨益。」

第二,有了專利權的話,可以授權外國公司,但他認為長遠來說對香港或對國家都不是最好的選擇。因為技術到了外國人手中,他們可以用來發展自己的人才,經濟收益也歸了別人,「如果我們有自己的公司,可以訓練下一代,變成一個正循環,一個生態。所以能力所及,我會開新的初創公司。」

盧煜明教授說,現時香港的創科氣氛是前所未有的高。(文灼峰攝)
盧煜明教授說,現時香港的創科氣氛是前所未有的高。(文灼峰攝)

進入大灣區三難題

盧教授身兼多職,他如何平衡研究、教學、行政及開辦初創公司訓練人才?他表示研究和教學是相輔相成的,在與博士生聊天腦震盪時,某程度上也令研究更加順暢。同學如果希望創業,他會找舊生看看有沒有興趣參與這個計劃。行政的目的是為了令一個系統更加順暢,令人創業、研究更加容易,他是中大專利委員會主席,會盡他所能令中大的系統更加順暢,中大多次獲選為亞洲其中一所最具創新能力的大學。

盧教授回憶當年研究「無創產前診斷」時,在香港創立了一所公司,在香港有很大的市場佔有率,做了一段時間後,便考慮進入內地,服務大灣區的市民,但遇上困難,因為目前內地的DNA樣本及數據無法出境至境外的公司,令他的公司無法服務大灣區的市民。另外,香港人在某些高科技領域無法直接在內地開設公司。第三,香港的專利權即使授權內地公司,但不會自動獲內地承認。

他認為如果希望香港日後能順暢地幫助大灣區的科技發展,必須解決這3個難題。其中一個方法是將內地樣本及數據可以較少限制地轉移,而香港公司可在當地設立分行。另外,在大灣區直接行使香港審批的專利也十分重要。 盧教授建議先行先試,以觀後效。「實驗室是硬件,但政策作為軟件需要一起推動,整個事情才能夠快速推動。」

香港創科氣氛濃厚

盧煜明教授說現時香港的創科氣氛是前所未有的高,他好幾位同事都做得相當不錯,例如莫樹錦教授數年前和他合作利用血漿技術研發標靶藥的伴隨診斷,他之後便開設了一家公司,最近亦和另外一家公司合併,做得有聲有色,另一位成功創業是陳家亮教授;也有中大同事亦開設了手術機械人公司。「如果我們出了一批成功的例子,大家會更加有勇氣去創業。」

在香港科技創新聯盟成立典禮,盧教授表示:「習近平主席來港考察對香港科創工作給予極大關心與支持,現在是國家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時期,亦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驅動科技造福社會的大好機遇,香港科技創新聯盟將最大限度發揮自身作用,廣泛聯結科創工作者,共同為香港和國家的繁榮發展作出更多貢獻。」在香港回歸25周年成立這個重要平台,意義深遠。

原刊於《明報月刊》,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文灼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