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美寶教授:行走記錄儀

我們不願意見到城市裏的街道空空如也,我們更願意看到滿街行人踵接肩摩,儘管彼此互不相識,大多只是擦身而過,但我相信大家即便各自行走,也終究會走出一種屬於我們的城市的步伐。

編按:第32屆香港書展主題為「歷史文化·城市書寫」。《字旅樂相逢》說的是香港文化人故事,切合其主題。作者將於7月21日(星期四)下午5:30-6:30,在書展一樓「綜合書刊館」1D-A02攤位,為讀者簽書。

在這個智能手機的年代,很多人都隨身有一個行走記錄儀,記錄着每天行走的步數。有人步數過了一萬,便覺得「達標」,感到沾沾自喜;也有人因為在疫情期間足不出戶,記錄因而幾乎是零。有些人的記錄儀會連接某些社交媒體,於是能看見親疏遠近的朋友的行走記錄,有時會見到有人幾天沒走幾步,有時會碰到有人居然一天走出幾萬步,在朋友圈中排行第一,由是「佔據封面」。總之,有了這種行走記錄儀,加上連接社交媒體,朋友圈內各人包括自己每天走了多少步,都一目了然。

馮珍今女士的「字旅相逢」系列,也是一個這樣的行走記錄儀,它沒有記錄步數,卻細緻地記錄了許多朋友曲折的人生旅程。這些人的步法萬千──筆法、攝法、算法、指法、手法;舞步翩翩,台步瀟灑。也有人在人生的路途上曾踟躕不前,寸步難行,但最後總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些人步履的方向和緩急不一,有人從內地來香港,有的從香港到外國,又從外國回到香港。

《字旅樂相逢──香港文化人專訪》書影。
《字旅樂相逢──香港文化人專訪》書影。

因為種種往復來回,不論是回到原點,抑或在中途站稍作停留,都不約而同地對自身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多年以來,香港就是一個大舞台,讓來自四面八方或土生土長的人,都可以由外而內或由內而外全方位地達致對中國文化的多元理解,用筆頭、音樂、電影、書畫,以及各種表演藝術,來表達自己的文化認同。這,就是香港的城市氣質。

馮女士書裏的人物,絕大部分我認識但不相識,超出了我電子社交媒體的朋友圈之外,但我們讀書的目的,不就是為了進入陌生人的世界,與我們不認識的人神交嗎?首次披閱馮女士的書稿,正值第五波新冠疫情放緩之時,我清晨坐在一家咖啡店靠窗的位置,透過落地玻璃,看見一個又一個陌生人匆匆走過。我呷一口咖啡,看看街上的人,讀讀《字旅樂相逢──香港文化人專訪》,更能感受到現實世界是多麼的豐盈飽滿。

是的,我們不願意見到城市裏的街道空空如也,我們更願意看到滿街行人踵接肩摩,儘管彼此互不相識,大多只是擦身而過,但我相信大家即便各自行走,也終究會走出一種屬於我們的城市的步伐。

原為《字旅樂相逢──香港文化人專訪》序言,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天地圖書攤位。(天地圖書圖片)
天地圖書攤位。(天地圖書圖片)

《字旅樂相逢》簡介:

《字旅樂相逢》收錄12篇人物專訪,既有香港知名文化人,亦有年輕的藝術工作者,來自不一樣的藝術領域……作者藉着訪談,記錄我城文化人的故事,包括卓翔、梅卓燕、董啟章、高世章、吳邦謀、關錦鵬、尹飛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