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汽車產業正高速發展

中國的中央和地方政府繼續為電動汽車行業提供大力支持,包括提供補貼、直接投資以建立新生產工廠或研發中心以及提供資金支援海外收購。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市場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新玩家的湧現和市場的加速整合

中國在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和產業部署方面已經處於領先地位。儘管受到疫情和新能源汽車政府補貼減少的影響,2021年中國電動汽車的銷量仍突破了350萬輛,並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1。預計未來5年,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同比增速將保持在30%。

蓬勃發展的電動車市場

隨着傳統車企加速發展和造車新勢力的崛起,已經擁擠十分的新能源汽車賽道未來將會迎來更加激烈的競爭。具體來看,上汽、廣汽等傳統國企製造商在電動和智能汽車的研發和生產、汽車相關服務及出口方面正在加速展開合作;吉利和長城等民營企業也在獨立或與合作伙伴一起積極開展研發生產工作。小鵬、蔚來、理想等本土造車新勢力,2021年電動汽車銷量分別達到9.8萬輛、9.1萬輛和9萬輛,同比增長翻倍。而在外國企業方面,特斯拉是唯一一家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進入前3的外國汽車製造商(比亞迪位列第1名,上汽通用五菱位列第3名)。

美國汽車製造商通用汽車(GM)等外國車企在中國電動汽車市場也保持着強勁的增長勢頭。上汽通用五菱生產的宏光MINI目前已成為中國市場最暢銷的電動汽車車型。

除了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之外,百度、小米、華為等互聯網科技巨頭也都紛紛布局電動汽車領域;此外,華人運通、愛馳、哪吒、威馬和零跑汽車等新興玩家亦不斷湧入。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市場新一輪的洗牌、分化、重構將繼續上演。

儘管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增長迅速,但在群雄逐鹿的加速發展期,市場環境將變得更為複雜。一方面,競爭促進市場創新,更多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產品設計將不斷湧現;另一方面,為了提高產業集中度,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一定程度的整合重組是必然趨勢。隨着資源整合,部分玩家出局,保留下來的少數幾個強勢玩家,將成長為真正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品牌。

在此過程中,新的業務體系和生態系統也會隨之建立。例如,據業內媒體報道,科技巨頭華為已經相繼與奇瑞汽車、江淮汽車以及北汽極狐等展開業務合作。

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現已成為特斯拉的電池供應商,同時兩者仍保持着競爭關係。截至2022年6月8日,比亞迪市值已達1288億美元,這意味着按市值計算,它已取代大眾汽車成為全球第3大汽車製造商。與此同時,2022年上半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量已成為全球銷量冠軍。這亦反映了在電氣化轉型的趨勢下,中國汽車製造商已成長為全球電動車市場主導力量。

比亞迪已成為特斯拉電動車的電池供應商。圖為四川成都一間特斯拉陳列室。(Shutterstock)
比亞迪已成為特斯拉電動車的電池供應商。圖為四川成都一間特斯拉陳列室。(Shutterstock)

市場驅動因素

中國電動汽車市場與其他國家市場到底有何不同?中國市場擁有3大驅動因素,它們相輔相成,分別是政策支持、技術創新及需求模式的轉變。

從政策角度來看,為了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汽車行業加速向電動汽車過渡將成為實現這一減排目標的關鍵。與此同時,中國高度重視先進製造業的發展。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不僅為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提供了解決方案,還開闢了全新的製造領域,擴展了行業新生態,一舉兩得。根據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到2030年中國電動汽車銷量市場佔比要達到40%。為此,汽車製造商將會持續投入以提高其電動汽車產量。雖然新能源汽車政府補貼開始逐漸減少,但如果配合新能源汽車的牌照利好政策,需求仍可能會進一步擴大。此外,國家發改委已出台政策鼓勵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服務保障能力,預計2025年將服務超過2000萬輛電動汽車。

技術創新在提升電動汽車銷量和推動品牌價值增長等方面也發揮着重要作用。2021年,中國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所獲的相關專利超過3萬件,佔全球專利總數的70%。技術的創新,不僅推動着電動汽車行業高速發展,亦為整個出行領域帶來了新生機,使人們的出行體驗變得更加智能互聯。

5G、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和區塊鏈等顛覆性技術正被應用到電動汽車領域,創造出全新的功能與設計,並賦予行業更大的想像空間。4D毫米波雷達、大功率自動駕駛芯片、人工智能的算力突破,將在未來進一步推動中國電動汽車的發展。

中國消費者可以說已經非常熟悉數字化的生活,但隨着時代的發展,消費者的需求模式也正逐漸變得更加多樣化。消費者開始更加注重個性化的產品與服務和以人為本的消費體驗。因此,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的概念也正在被重新定義。汽車已不僅僅是簡單的交通工具,更重要的是從出行體驗的角度來看,它正日益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的移動終端。在中國,軟件將在不久的將來成為智能電動汽車行業競爭的「新高地」。例如,智能座艙將在不同的移動設備之間建立高速連接通道,滿足用戶對互聯互通的需求,並實現在旅行、工作和日常生活等不同場景之間的連接。因此,整車廠在未來設計產品時,也需要充分了解和考慮使用者的多種需求,如安全性、可靠性、連線性、便利性等等。

有報道稱,蔚來汽車的超長續航能力的固態電池,是由北京衛藍新能源提供的。(北京衛藍新能源官網)
有報道稱,蔚來汽車的超長續航能力的固態電池,是由北京衛藍新能源提供的。(北京衛藍新能源官網)

中國在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定位

可以預見,在未來的電動汽車市場,中國將擁有強大的話語權。目前,中國的電動汽車產量約佔全球的60%,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全球製造中心,亦是一個主要的出口國。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資料,2021年中國的電動汽車出口數量超過40萬台。其中尤為突出的是,中國向歐洲出口的電動汽車數量翻了5倍,達到了23萬台,占總出口數的一半以上。

中國的創新不僅帶動了中國本土的企業和發展,亦影響着全球市場。中國在動力電池的全球供應鏈中佔據重要地位,並引領着動力電池技術的創新。蔚來汽車表示其正在計劃上市的電動汽車能夠連續駕駛超過1000公里。有報道稱,這款具備超長續航能力的固態電池,是由北京衛藍新能源提供的。

寧德時代在全球的動力電池供應領域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並於今年5月官宣已獲得由德國交通部頒發的全球首張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UNECE)的動力電池系統准入證書,為其在歐洲的進一步發展鋪平了道路。寧德時代亦正在計畫對印尼的電池相關業務投資60億美元,進一步在東南亞站穩腳跟。另外,寧德時代最近發布了搭載其新一代技術的「麒麟電池」,這款電池可以達到1000公里的單次充電續航里程,比目前市場上的電池效率更高,有效延長了電動汽車單次充電後的續航里程。據甯德時代介紹,麒麟電池在體積利用效率方面創下了72%以上的新紀錄,預計將於2023年量產上市,旨在進一步促進汽車向電氣化轉型。

比亞迪目前已經成為中國第2大動力電池供應商。2020年,比亞迪推出了新的動力電池技術並命名為「刀片電池」,這款電池有着更高的能量密度以及更好的安全性。除此之外,中創新航、國軒高科及其他的一些新興企業,也在積極布局動力電池市場,參與競爭市場份額。

韓國的LG化學(LG Chem)、三星SDI(Samsung SDI)、SK創新(SK Innovation)以及日本的松下(Panasonic)等海外競爭對手亦在動力電池領域積極尋求突破。隨着當前電池需求的持續增長,這些玩家將繼續加大在研發創新方面的投入,並想辦法獲取原材料。同時,更多的企業亦將從美國和歐洲不斷湧現。動力電池市場的下半場競爭即將開啟。

整車廠與供應商之間關係的大變革

汽車行業正積極地向電氣化轉型,技術的商業化變得愈來愈重要,客戶與供應商的關係亦變得更加緊密。隨着中國乃至全球市場的不斷擴張,某種形式的整合將會出現。縱觀整條價值鏈,下游的整車廠與中上游的供應商之間的關係正在從根本上被重新定義。展望未來,這種關係的大變革又將帶來怎樣的影響?

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以及技術創新從根本上重新定義了整車廠和供應商之間的關係。過去,整車廠和供應商之間的關係是線性的——供應商會根據約定好的規格向整車廠提供零部件。而現在,整車廠和供應商必須在新產品的概念階段便開始合作,更像是一種共生的關係。

因此,整車廠對供應商的管理方式正逐漸從過去的只注重短期合作過渡到關注長期共同成長的可能性;從僅關注他們的技術和品質控制能力到同時關注他們的財務和運營能力。行業內上下游之間合作將越來越多,產業鏈整合變得更為頻繁。例如,整車廠現在經常要求其供應商主動提供財務資料,配合整車廠的背景調查,並需要證明其符合整車廠內部的管控標準和要求;這些供應商亦積極地與整車廠合作,從中學習並借鑑先進的管理方法。這為兩方帶來雙贏的局面,並形成更強大和緊密連接的生態系統。

啟示:創新科技惠及全球

中國的技術創新在許多方面都實現了重大突破,在一些領域更是成為了全球創新的領導者。在數字經濟領域,中國的發展全球領先;在先進製造業領域,中國亦已經從低成本製造業中心轉變為可以提供更高附加值的創新中心。5G、自動駕駛、雲計算、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新興科技正在重塑各個行業,特別是在汽車領域。這些科技成果也影響着其他國家,並將惠及全球。

在新興科技的加持下,一些中國電動汽車整車廠帶着他們的創新產品、全球戰略以及政府支援,成為了在全球市場上有着極高競爭力並且不能忽視的參與者。隨着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產業鏈的上下游整合,很多整車廠已經生產出更符合市場需求、更安全並且更具科技感的電動汽車。一些中國品牌以這些產品躋身世界上最成功的品牌之列。中國整車廠亦積極參與海外投資和建立海外合作伙伴關係,擴張海外業務,增加國際競爭力。

中國的中央和地方政府繼續為電動汽車行業提供大力支持,包括提供補貼、直接投資以建立新生產工廠或研發中心以及提供資金支援海外收購。我們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市場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新玩家的湧現和市場的加速整合將同時發生。在一定時間以內,整個行業會較為動盪,不同類型玩家之間的合作與競爭不斷。相關企業必須積極考慮自身的增長和保護戰略,不能到臨渴時才掘井。

謝祖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