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編輯説留了一本林青霞《鏡前鏡後》的簽名本給我,那一天,路過灣仔莊士頓道,可到書店取書。另一本林青霞的簽名本,早已送中大圖書館特藏(那裏只收藏作家簽名本)。這本《鏡前鏡後》,作者早已在面內頁簽名,那與林青霞面對面,出席她的分享會,看過作品後請她簽名,是有分別的。
書中見
那一年的香港書展,林青霞遇上李敖,都是各有各出席不同的作家分享會。兩人在會展走廊相遇,隔着1.5米,拍照留念。大概大家都不會在意李敖曾經批評《窗外》這部小說(林青霞當年,是這部小說改編成電影的女主角):「沒有窗,哪有窗外?」
卻又不好問金教授,林青霞的好友說:「哪一天你會與大明星喝下午茶,我屆時順道經過,請她在作品內頁簽名。」
這可不好,太着意了。
有一趟在太古廣場看電影(是個首映禮),在連卡佛傢具窗櫉前,巧遇載上黑超的林青霞,她與我們打招呼,寒喧兩句。我問:「你也是來看電影?」
大明星笑着回應:「不是呀。」
《鏡前鏡後》是2021年第一本打開來看的書,日後有機會遇見林青霞,會對她説:「這一本《鏡前鏡後》,比起先前所寫的《窗裏窗外》、《雲去雲來》,更為精彩。從自己說起,放眼世界,說的都是有情人間。」
慈悲
《鏡前鏡後》其中一篇〈高跟鞋與平底鞋〉,林青霞寫「娃娃影后」李菁。最後一次見面(她們兩人只見過4次),李菁病重,過貧病交迫的日子,但到來時,仍見氣派,穿的雖然是「黑漆平底鞋」,卻「鞋頭閃着亮光」。
李菁懂得自我開解,說:「有錢嘛穿高跟鞋,沒錢就穿平底鞋囉。」前3趟見面,李菁穿的當然是高跟鞋了。林青霞第一趟「沒有看清楚她的模樣,不是不看,是不敢看,她太耀眼,太紅了。」第二次是幾年後一個晚宴,李菁一身打扮,帽子、裙、手袋、高跟鞋,盡是蘋果綠。同枱吃飯,兩人卻沒有交談。再次見面,10多年後的事了,豪門夜宴,一起吃大閘蟹。這次李菁穿得簡單,咖色襯衫配上黑色窄裙、黑色高跟鞋。林青霞問李菁會不會出來拍戲。李菁說不會了。
再見,已是30多年後。這一次,李菁穿黑色平底鞋。即使一日三餐,吃的是快餐,李菁仍能自得其樂,她對林青霞説:「吃火鍋,一人一個鍋,裏面有蝦有肉和青菜。早、午飯加起來30塊,火鍋70塊,一天花100塊很豐盛了。」
李菁16歲就得了亞洲影后,晚年是過得不怎樣得意了。這一次,林青霞送李菁一點零錢(放在金色硬紙皮封),心意而已。
林青霞寫李菁,寫出她對前輩的尊重、關懷之情,不着痕跡。幾次的見面,書寫出來,不見傷感泛濫,卻實話實說,很能觸動人。
來到最後一段,林青霞寫李菁在《魚美人》的扮相:「簡直聰明靈巧招人愛」。那一年,李菁才16歲。
演員.作家
見林青霞的時候,她已由明星轉變成演員,還寫得一手好文章(林青霞在報章撰寫文章,很具個人風格,是essayist 、散文作者)。她會説:「我不算是作家呀。」說她是名出色,有個性演員,她會欣然接受。待她的第3部著作《鏡前鏡後》出版,白先勇跟金聖華説:「青霞現在真是作家了。」
金聖華教授約在半島喝下午茶。我才有機會對林青霞説,她當年在賴聲川導演《暗戀桃花源》的演出,十分精采,「演來樸實無華,很有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所講的疏離效果,詮釋人生況味來。」
林青霞曾在過百套電影中扮演不同角色,這等經歷,非比尋常。來到書寫現實人生,親身體驗,林青霞對生命的透視力,符合作家所必具備的能力,一般人沒法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感覺,這,可難不倒林青霞。
這些年,那麼多學者,文化人,都在談論張愛玲,分析她作品深層內涵。當年三毛編寫的電影劇本《滾滾紅塵》,由林青霞演年輕的張愛玲。林青霞在〈走近張愛玲〉一文,說:「拍過的100部戲裏唯一一次演作家,角色竟然以張愛玲為原型。這千絲萬縷,到底還是與張愛玲有一線牽。」
林青霞第一本書出版後,她與董橋吃午飯。當時,他嚴厲的說:「你不能稱自己為作家。」林青霞指囁囁的說「她只是在台上開了個玩笑」。董橋,面上不帶笑容的說:「開玩笑也不行。」林青霞指「知道他是愛之深、責之切,立即不敢出聲。」
看到林青霞的必恭必敬,忍不住笑了起來。
不過,現在可以了。連白先勇都說林青霞是「作家」了。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題為編輯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