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談到有香港教師「不考不教」,與學生「不考不學」的想像。這是與學生的真正學習背道而馳的學校文化。這裏面又可以引申出兩個方面的問題:學校對任何評估、測試的過分敏感,因此而對教與學的負面影響。本周先討論前者。
上周主要論及 DSE(中學教育文憑試,中學畢業生的公開考試)對校內學習生活的影響。這主要發生在高中,尤其是高中最後一兩年,學生主要精力不得不放在公開考試上面。
三個考試減剩一個
許多學校與教師都會說,什麼創新、什麼課外活動,一到中五、中六,就通通都要讓路,甚至停頓,就是為了準備文憑試。文憑試有沉重的社會挑選功能,不論學校有多麼崇高的教育理想,在這學校教育的最後階段,都會想盡一切辦法,希望學生在文憑試中取得好成績。這是社會與家長的需要,也是學校盡責任的表現(雖然學校也可以有另類的取態,同樣是盡責,但那是少數)。
外國人看香港的教育改革,最驚訝而又佩服的,是從以前的三個考試——小六後的升中學能測驗、中五以後的「會考」、中七以後的「高級程度會考」(HKALE)——減為只有一個新高中(中六)以後的DSE;即三個考試減剩一個。
不止一次聽過美國朋友的慨嘆:「我們正在不斷增加高風險(high-stake)的公開考試,以為可以加強對學校的問責,從而提高素質;結果鬧得學校、教師、學生、家長都疲於奔命。以為是向你們學習,你們走的卻是相反的方向!」
的確,教齡比較長的小學教師和校長,都會告訴你,取消升中學能測驗以前,最遲小五下學期開始,就要為學能測驗作非常密集的高強度操練,一直到小六畢業。按原理說,學能測驗是一種能力測驗,不是有考試大綱的「學業」考試,因此是無法準備的,但是幾乎全香港的小學,都要為學生準備測驗。在這起碼是一年半的時間內,學生的時間被試題的操練所霸佔了。
也可以說,罪不在學能測驗。香港在1979年開始實行九年強迫教育(即義務教育),並同時取消原來社會頗為詬病的「升中試」(那是徹頭徹尾的學業考試)。沒有了升中試,如何把小學畢業生分配到很不均勻的中學?
家長校長同樣緊張
當時的設計,是以校內成績為基礎,把學生排出名次,劈成五個組別(Bands),按組別分配學生(首先滿足第一組學生,等等;此處不贅)。然而,校內成績的標準,可以因校而異;為了把不同學校的成績「標準化」,那是因為想出了一個劃一的學能測驗,以一所學校學生的「學能」成績,來調整校內的成績。
不熟悉的讀者,也許會看得一頭霧水。簡單來說,就是以學能測驗,鑑定每一所學校的相對成績, 用以調整校內成績。
所以,這個學能測驗,不是用來直接測量學生的,而是測量學校的總體表現;對於學生的影響,只是間接的。
一所學校假如學能測驗表現好,那麼這所學校的校內成績就會因而調高。既然與學生的升中分配沒有直接關係,為什麼還要操練每一個學生呢?就是小學為了提高校內成績的相對值,好讓自己的畢業生升上好一點的中學;而這,則與校譽攸關。
「升中試」在1993年取消了,「學能測驗」在2002取消了,小學應該可以在沒有考試壓力的情況下,讓學生有更多、更靈活的學習經驗。實際上,今天問問經歷過學能測驗前後的教師和校長,都會告訴你取消學能測驗,是如何地解下學生和教師的重擔,因而改變了小學的學習生態。
可惜的是,同樣的教師和校長,會立即告訴你,現在大家都在為 TSA 而操練學生。何謂 TSA?
TSA操練 人做我做
TSA 是「全港性系統評估」(Territory-wide Systematic Assessment)的簡稱。TSA 在三年級、六年級、中三這三個學習階段結束之前舉行。原來的意思,是為了掌握全港學生的學習表現,從而讓有關的政府部門了解全港學生的學習狀態,對於整個教育制度有一個全局的概觀。環觀世界,幾乎每個教育系統都有類似的機制,作為對整個制度的監察。
因此,TSA 與學生個人的升學或者成績無關;與學能測驗比較,則連間接的關係都沒有。照道理,學校沒有理由要操練學生。設計者也似乎理解到或有被誤解而導致操練的風險,因此設計多項措施,讓 TSA 脫離考試的形象。例如,每年測驗重點不同;每一份卷設有多份分卷,每一個學生只需選答一張分卷;學生並非全數參加,而只是按學生人數比例抽樣參加。
可以說,TSA 是研究的格局,多於考試的格局。況且,所有有關的說明,都強調 TSA 測量的是「基本能力」,而不是能力的全部;一方面只是測驗學生的中、英、數,另一方面基本上是一種「及格測試」,只看是否達標,而不是一種「評優測試」﹙後者在於分出高低﹚。同時,也做過不少的宣傳,包括頗有說服力的短片,說明TSA是毋須準備的,也是無法準備的。
但是,學校還是把 TSA 看成是公開考試。又由於一些學校因操練學生,弄得善於攀比的家長緊張起來,互相形成壓力,又進而對學校形成壓力。聽過不少很有見地的校長訴說:「沒有辦法!我也覺得要學生操練,是一點意思都沒有的。但是不讓學生做一點練習,讓家長買一些練習本,家長就老是不放心。」於是各式各樣的練習本子應運而生,形成一個龐大的市場。而家長會說:「我也明白,但是萬一……人家都在做,我的孩子一點都不做,總是不放心,怕對不起孩子。」那都是真心話!
把空間還給學生
一個文明的社會,總是不敵「怕輸」的傳統心態,不惜犧牲學生的生活,做着眾人 都知道是沒有意義的事情。
這與「不考不教」(直接與學生有關係)、操練學能測驗(間接與學生有關係)的心態是一樣的。不過 TSA 更進一步!因為 TSA 可以說與學生個人完全沒有關係。但總的來說,都是「考試」的陰影籠罩着整個教育觀念。
其中,也許 TSA 設計者對於社會的觀念不夠敏感。TSA 的目的,原應是純粹為了掌握全港(全系統)的狀況。不過設計者在這原意之上,搭上了兩塊「豬頭骨」。一是希望也量度一下學校的表現,曾經給學校知道本校在全港的相對表現,一度還算進學校的業績表現(2014年已取消),於是學校就緊張起來,生怕學生在 TSA 表現不佳,影響校譽,於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還是操練為上。二是希望通過 TSA 的結果分析,改進教學;但是 TSA 只是一個測驗,即使是詳細分析實體,頂多只能是間接輔助學校改進,不可能因而就徹底改善教學。
在這種情況下,TSA 曾經作了不少的「讓步」,表面上是順從來自學校的壓力,但客觀上卻承認與鼓勵了「考試至上」的文化。
不管如何,希望校長與家長明白,TSA 不是考試,其目的不是,其過程也不是。請停止操練,把空間還給學生。
原文刊於《信報》,獲作者授權轉載。
封面圖片:亞新社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