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至今超過一個月,俄羅斯國民對這場戰爭,有何基本態度,是全球關注的問題。
雖然戰爭爆發初期,莫斯科出現反戰抗議,警方拘捕了逾萬人。但以1991年蘇聯剛解體之後、共產黨發動政變,莫斯科街頭的市民群眾站出來維護剛發芽的民主,對比之下,俄羅斯國民今日對侵略戰爭的麻木甚至支持態度,30年後,令人刮目相看。
俄族傳統 缺乏民主基因
1991年的蘇共失敗政變,民主領袖葉利欽站在坦克頂,呼籲俄國人民群起抵制,此一畫面,令人印象深刻,也令人一度以為俄羅斯人民熱愛民主自由,將會與東歐和西歐走上健康正常的議會民主之路。然而對於俄羅斯民族文化傳統,缺乏民主基因,自由世界當初的估計是否太樂觀?
1996年,葉利欽將俄國大權交給來自聖彼得堡的前KGB頭目普京。普京接任時,俄羅斯官方報紙對讀者問一個問題:
你是否認為,俄國已經有足夠的民主了,
俄國人無法適應民主,現在應該加強管治?
報紙設立熱線,並懸賞2000美元,獎賞給任何可以提出一個「加強民族團結新意念」的讀者。
此一舉動,當年應該是一個警號,但西方國家沒有注意,陷入蘇聯解體的歡樂之中。
而就在那一年,葉利欽召集了一個學者與政客的會議,討論如何確立一個新的「民族意念」。在此背景下,報紙提出此一懸賞遊戲。
懷念極權統治的安全感
葉利欽很快就因喝酒的健康問題下台,前蘇聯解體後,可以步入民主政治,此一期望,由1989年起,到1991年,對於大多數俄羅斯人,以幻想破滅而結束。
因為,史太林的集體公有制雖然消失,但世代交替之際,大多數人開始懷念極權統治下的那種安全感:免費醫療、教育和食物都得到定量配給,沒有通脹。當時的「懷舊」,雖然在老人之間興起,葉利欽迅速將國企私有化、製造了一批貪污的石油寡頭大亨,將國家財富貪為己有。90年代末期 ,葉利欽的民望已經低至單位數。
東歐的前衛星國,面積小,人口密度低,沒有俄羅斯之地大物博,是石油和天然氣與其他農產品的糧倉。擁有天然資源,一旦國企解體而私有化,管理石油和天然氣的人,如何取得經營權?這些人的前半生,既在共產黨社會生長,又如何會有公義概念、控制此等資源後,又怎會不自私地不中飽私囊?
俄羅斯的民主實驗失敗,因為國土面積大、資源豐富、人民有3億之多,比之波蘭、羅馬尼亞、捷克等,既是國力經濟優勢,也是沉重的包袱。
大俄羅斯夢 令普京成魔
東歐國家可以輕身上路,俄羅斯不可以,加上沙皇時代的輝煌。共產黨解體後,俄羅斯民族的沙皇擴張基因蠢蠢欲動,以致東歐國家對俄羅斯恢復了不信任,要求加入北約。
此時葉利欽逝世,普京獨大,帶頭貪污,形成利益集團。普京本來就沒有什麼民主意識,雖然其本人也厭惡共產主義,但普京的唯一理想,就是恢復大俄羅斯夢。其盤踞國土資源的巨大貪念,用民族主義的夢幻來包裝,加上「改善」俄羅斯民主制度,不斷連任,盤踞權力長達20年,於是其本人成魔。
俄羅斯這個國家,雖然在蘇聯的舊胎衣中掙扎出來,但未能成長為一個健全的人。
原刊於CUP媒體,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