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而不談的貨幣政策

美國聯儲局兩次避而不談「貨幣政策規則」,不計算理論上最合適的政策利率水平,其實是因為理論和現實放在一起太過尷尬。兩次避而不談,都有鮑威爾不方便說的原因。

寫了兩星期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今日話題轉到正在開會的美國聯儲局,講一件幾乎沒有人留意的小事。

彈出彈入的貨幣政策規則

話說每逢2月和7月,聯儲局都會公布一份《貨幣政策報告》(Monetary Policy Report)。報告約60、70頁,圖表和分析密密麻麻,歸納近期經濟走勢和去向展望,不難讀但內容枯燥,只有學界和業內人士才有興趣翻查。

自2017年7月開始,這份報告中加入了「貨幣政策規則」(Monetary Policy Rules)部分,據好幾套流行方法,算出理論上最合適的政策利率水平,再跟實際上利率比較,藉以顯示兩者差異作為參考。最有名一條規則,就是由經濟學者泰勒(John B. Taylor)多年前提出的:先將長遠實質利率加上通脹率,另加通脹率與目標差距的一半,再加失業率與目標差距,總數就是理想的利率水平。

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次爆發後的報告中,這部分給刪除了(而報告亦提前在6月公布)。後來的報告再次加入這部分,但在今年2月最新的報告中,這部分又消失了!

為免公眾誤解而略去?

在整份報告之中,連「規則」兩個字也找不到。當通脹屢破紀錄,當利率仍處於極低水平,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3月的國會聽證會當然被議員多番問及此事,他的回答是他不太清楚。(原文為:”You know, I honestly didn’t know that was the case or if someone talked to me about this before the thing was printed and sent up here, I don’t remember.”)更搞笑的,是他應承下次會加進去。(原文為:”We’ll have it in the next one.”)

其實兩次避而不談,都有鮑威爾不方便說的原因。兩年前疫情爆發,經濟突然停擺,通脹率一度向下之餘,失業率更一度急升至雙位數。聯儲局可以做的,就是將利率減到零,但沒有界限的理論世界,卻會建議將利率減至負數甚至負十幾厘的科幻水平。聯儲局非不為也,實不能也,將太低的理想和現實放在一起太過突兀,也無甚參考價值,於是就略去了。

最近的一份報告,情況剛好相反,因為當通脹率高企,規則大多會建議聯儲局大幅加息,尤其是泰勒的規則之下可以高達7、8厘,跟現時仍是近乎零的利率形成鮮明對比,將太高的理想和現實放在一起太過尷尬(或太過驚嚇),於是又將其略去。

關心這件小事的,似乎只有泰勒本人,也許是內容太技術性了。其實這未必是小事:擔心大眾誤解資訊,擔心大眾想入非非,於是索性避而不談,如此故作神秘,對聯儲局的聲譽沒有好處。且看下次鮑威爾會否遵守承諾。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曾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