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綜合部分民間專業資深醫生朋友的長期觀察,對第5波疫情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有以下重要看法。文章較長,考驗耐性。
打針意向低 外防成筲箕
首先,眾所周知,Omicron有高度傳染性,但有些人症狀稍輕,因而在密切接觸者之間廣傳,常於患者家居、工作及社交群組等處所,檢出大量陽性。接種了疫苗後如接觸到患者,仍有機會受感染,不過可以減低病情的嚴重性和死亡率。因此仍應緊密戒備,更不應亂說打了疫苗便可與病毒共存。
社會上輿論水平參差,或存在政治操弄,信息真假難分,本港專家缺乏統一指揮,對疫情的負面論調,削弱民心團結。因此,要有權威論述,統一口徑。
市民早已謹慎遵守戴口罩、限聚令和社交距離。為什麼第5波疫情慘烈至此?政府雖已推行疫苗接種,但早前接種率低(尤其是長者)。原因是市民接種疫苗的意向長期被專家的矛盾論調困擾,失去信心,政府又不予澄清、不加鼓勵、缺乏推廣。
早期已推行過自願核酸檢測,但浪費資源,效果半湯不水,被誤導為無用,因為不徹底,更自設漏洞,早已潛伏了帶毒患者在社區之內。社區早期出現第5波爆發後,並未重點及早封區檢測,反誤以糞喉氣流溢出為最重點的緝兇溯源,斷錯了症,犯下大錯。
外防失策,搞出一個筲箕,一些入境者可以豁免強檢。不適者諱疾忌醫,自由出行,製造更多潛伏患者。不少醫護人員,不是在工作崗位上,而是在社區內被感染,醫療服務系統因而「雪崩式」潰敗。
第5波疫情漸露曙光
香港最新的搶救方案,在國家全力幫助抗疫、護港人士全力協助下,已露曙光。梁萬年專家組長近日發表的具體建議,更是振聾發聵、一言九鼎,值得港人反覆閱讀,跟從追隨。建議聽梁院士的具體執行,不要另搞一套。
下述正確步驟,正在按部就班落實,包括安排大量隔離中心以隔離觀察,這是斬斷傳播鏈的有效方法。已興建的方艙醫院應充分利用,由專家主診,快速治療,中西醫綜合運用,減低死亡率。
過去一段時間,市民與親友及同事,因家居、工作和社交而相互密切接觸。愈來愈多市民趕去做檢測和打疫苗,因排隊久候更容易互相感染。特區政府一直未積極鼓勵推動接種疫苗(尤其是忽略了長者和長期病患),犯下基本錯誤。
其實港人很多都不相信與病毒共存的謬論,不盲目跟隨失敗的放棄主義。關鍵是自第4波結束之後到第5波出現之前,有大約半年,特區政府坐失良機,未有預見性,無準備設施,無應對方案,無統籌能力,更沒有達到理想的疫苗接種率。
依序減少死亡、重症、感染
展望今後,推算將來,在國家傾力搶救,市民緊遵指引的前提下,疫情應逐步趨於穩定。國家協助建立的隔離中心及方艙醫院亦應可足夠應付逐步減少的新增確診者。
特區政府應如何糾錯,對付疫情?要盡全力而為,公務員要全體動員,市民以區議會劃分區域為基礎,組成義工隊群策群力,積小成而集大成。要有權威發言和統一指揮,不可再有沮喪懷疑、逃避放棄或敷衍矯情的言論。喪德無行者,應自省檢討退場;不識無知者,應保持緘默噤聲;具智仁勇者,應負責突圍發聲;失職犯錯者,應及早補救改正;無能領導者,應坦白道歉承認。
為了減低死亡率,尤須及時加快對長者進行疫苗接種。因為長者接種疫苗偏低,第5波疫情來到時,長者病患者眾,死亡率極高。為什麼未能成功鼓勵長者打針?如今是否已過了黃金時間?亡羊補牢,不論何時都不晚。長者要盡快得到疫苗的保護。華佗其奈病毒何?辦法總比困難多!
總而言之,港府要按照梁萬年院士的指導,負起抗疫主體責任,堅持動態清零的方針,從速實現階段性目標,盡量減少死亡,減少重症,減少感染。要依照這個優先次序執行,這才是香港抗疫最近期最優先的正確目標。
疫情收尾才需全民檢測
全民檢測是最佳武器,適宜等待第5波收尾期才出手,效果最佳。特區政府要遵從梁萬年院士領導團隊的綜合考慮,才決定何時啟動。現時的重點是要減少死亡,救治重症,減低傳染。待第5波疫情確定已回落,極速安排全民核酸檢測,或可分區進行,應該毋須封城禁足。檢測目的不變,是為了發現病患,盡早隔離及醫治,這樣才能夠於最佳時機最有效地斬斷傳播鏈。
當前急務是聚焦處理老人院容易集體感染問題,優先救治重點人群,群策群力。這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特區政府聯同全港各界人民組成廣泛的抗疫統一戰線,將過去所謂行之有效、沒有先例、按程序辦、審批緩慢、互相制衡等做法全部拋諸腦後。
平時狀態和戰時狀態的分別在哪裏?政府的專家領導,社會的高管高官,現在是時候改轅易轍,跳出藩籬。港人一貫聰明叻仔,懂得走位,現時醒覺過來,應該為時未晚。
原刊於點新聞,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