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表示,本港新增經核酸檢測確診的個案有18888宗,而快速測試呈陽性的網上呈報個案,則有10493宗。
過去24小時再多196名離世病人對新冠病毒呈陽性,年齡介乎24至107歲。在離世人士當中,有148人無打針紀錄、34人打1針、12人打兩針、2人打3針。至於滯後數字,2月28日至3月9日未公布的離世人數有98人,年齡介乎34至100歲。
累計確診逾63萬宗 3231人死
本港第5波疫情累計個案有634169宗,3231人離世,死亡率是0.51%,患者年齡11個月至112歲,年齡中位數是85歲,其中大部分是60歲以上人士,佔整體95.9%,當中2247名死者是80歲以上。
再有9間安老院及4間殘疾人士院舍出現確診個案,涉及295名院友及33名員工。第5波疫情至今,共有731間安老院及253間殘疾人士院舍爆發疫情,分別佔整體91%及75%;其中,過去兩周共有574間院舍有人確診。現時累計已經有1893名確診院友離世。
歐家榮表示,92.4%離世的80歲以上患者,都未完成接種或無接種疫苗,死亡率是已接種80歲以上患者的5倍。
何婉霞:較年輕死者均有長期病患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表示,過去一日較年輕的離世個案,包括1名24歲男子,本身有先天性疾病,住在院舍,另有幾名年齡介乎50歲至59歲的病人離世,本身住在院舍、有長期病患、需要人照顧或需要洗腎等。
歐家榮又表示,近日疫情有少許受控跡象,沒有爆發性上升,不過難以單憑一兩日數字分析,可能要再觀察一兩星期。他說過去一星期,疫情似是平穩下來,確診個案徘徊每日3萬至5萬宗,而在2月底至3月初,確診每2至3日以倍數上升的情況沒有出現。 但他同時說,疫情仍然嚴峻,暫時見不到疫情有跡象開始下降,確診每日約3萬宗,社區仍有無數傳播鏈,近期個別大廈圍封強檢,陽性個分比達一成至兩成,他呼籲市民謹慎保持社交距離。
港大研究:倉鼠可成新冠病毒宿主 歐家榮:密切留意
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聯同漁護署合作的研究發現,一些自然感染新冠病毒進口的寵物敘利亞倉鼠,是本地爆發新冠疫情的源頭之一,倉鼠可以成為新冠病毒的另一宿主,有關研究結果已於國際醫學期刊《刺針》發表。
研究發現,Delta新冠病毒變異株在今年1月時隨入口寵物敘利亞倉鼠進入香港社區,來自受影響寵物店和倉庫樣本中,超過五成倉鼠被新冠病毒感染。研究人員從倉鼠抽取樣本並進行病毒基因測序分析。結果顯示,倉鼠群可能早受Delta變異株感染,並在香港不止一次從倉鼠傳到人類身上,再在市民之間傳播。
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教授潘烈文表示,研究證明病毒可以由入口倉鼠,經商業模式,在不同地方傳播再感染人類。因此要控制新冠疫情,不僅注意人類的層面,也要留意動物,尤其高危動物會否改變病毒特性,對人類產生潛在威脅。例如毒性及傳染力增強,或減低疫苗效用等,這些都是不能預測。
潘烈文說,研究涉及免子、迷你倉鼠及體形較大的敘利亞倉鼠,發現只有敘利亞倉鼠的血清及核酸對病毒呈陽性。他說,寵物貓狗也會被感染,但病毒數量非常少,未足以威脅人類;而除了倉鼠,美國的野生動物白尾鹿也被發現可以受新冠病毒感染。他指出,大自然有太多動物,都有機會帶有冠狀病毒,是有隱憂,建議日後對進口動物做篩選及檢查。
歐家榮回應指,過去一周,本港已無發現Delta變異病毒株感染個案,當局會密切留意事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