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好才不告訴你太多

為免反疫苗人士大做文章,數據公布得愈少愈好,大眾無知才是對社會最有利?

隨着美國新冠肺炎疫情日漸消退,防疫限制逐步解除(為配合香港社會形勢,這句可翻譯成:美國徹底向病毒投降,並以「與病毒共存」的花言巧語迷惑人心)。

非常時期不再,傳統媒體的報道尺度愈見寬鬆,如政治取向一向鮮明的《紐約時報》,竟在上周日刊登一篇有關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負面報道,指其在過去兩年收集了大量有關疫情的數據,但由於某些原因,到現時為止只公開了極小部分。

數據太多  易被誤讀

其中最關鍵的,是CDC未有按年齡和接種情況公布留院和死亡數字,而CDC早前公開第3針的效果估算,亦莫名其妙地沒有將18至49歲人口包括在內。就應否鼓勵中青年接種第3針,CDC以外的美國醫療專家唯有參考外國經驗,未能使用美國本土數據作出更合適的建議。

CDC發言人的回應,除了「數據需時整理」之類的官腔,就是怕數據公開太多,容易被大眾誤解誤讀,得出違背現時防疫政策的結論。

就如電影對白”you can’t handle the truth”,CDC怕的是大眾見留院和死亡數字以有接種者為主,直覺地認為「疫苗無用」,忽略了整體人口以有接種者為大多數,是以數字不能直接比較的統計陷阱。為免反疫苗人士大做文章,數據公布得愈少愈好,無知才是對社會最有利。

至於CDC為何不公布18至49歲第3針的效果估算,就似乎跟誤解無關,記者推測是第3針對這組人口效果較細,數字也許「唔夠靚」。當官方仍在鼓勵所有成年人打第3針,公布這類數據難免會減少接種動機,有點幫倒忙,是以要容後公布。

假設大眾無知  不限美國境內

為了大眾着想,於是不讓大眾知得太多。這種將一切交託給官員和專家的思維方式,這種假設大眾無知幼稚的paternalistic心態,這種為了大局不惜隱瞞事實甚至說謊的傾向,當然不限於美國,分別只在真相有多大機會浮面,或揭露真相的人有多大機會被解決掉而已。

諷刺的是,CDC這樣一番苦心將數據收收埋埋,結果是得不償失:如無意外,《紐約時報》這篇報道將會以多國語言被以訛傳訛地改寫成「《紐約時報》爆料CDC隱瞞疫苗無效真相」;更進一步的,又可以質疑《紐約時報》為何要等到今天才刊登報道,想像出一個驚天大陰謀。CDC老實公開數據、細心解釋其中細節,雖然不可以說服反疫苗死硬派,但至少可以挽回一點其已大打折扣的公信力。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曾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