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佔期間馬會跑木馬

80年前聖誕節香港淪陷於日敵,香港進入三年零八個月的黑暗日子,大多數香港人挨飢抵餓、朝不保夕。另一方面,日佔政府為了粉飾昇平麻痺人心,開動宣傳機器鼓動娛樂消遣行業盡速復業。

在各種娛樂消遣中,日佔政府表現最積極的便是復辦賽馬。日軍入城後,在原有馬會留下的幾百匹賽馬之中挑選一些良駒給軍官使用,餘下的留作作賽用。日本人首先找來精通日語的騎師郭子猷,要他協助復辦賽馬,郭為了馬房幾百員工和家屬的飯碗着想,樂於玉成其事。

積極復辦賽馬  惜無足夠馬匹

1942年4月,香港競馬會成立,同月25日舉行了第一次賽馬。當時的澳洲馬和中國馬共400多匹,每次賽事可賽9場。公眾席門票每張軍票1元,場內發售獨贏和位置票,每張軍票2.5元。最初十多次賽事的投注數字顯示,1日8場賽事,平均每場的獨贏位置飛逾1萬張,當年而言已是不錯的數字。後來可以出賽的馬匹愈來愈少,至1944年上半年,只剩下40多匹澳洲馬和十多匹中國馬,每次只能作賽5、6場,每場至多只有6匹馬上陣。

1942年10月「秋季讓賽」馬票。
1942年10月「秋季讓賽」馬票。

競馬會的作賽馬匹買少見少,每次只能安排3、4場賽事。1945年日本發動的「大東亞戰爭」節節敗退,盟軍轟炸香港,部分賽馬被軍隊徵調,競馬會已不能維持正常賽事,「騎馬難下」,唯有於1945年3月底用「跑木馬」代替。所謂跑木馬是在馬會現在的會員席對面劃出一個木馬場,場內空地兩頭搭起木架,搭成像一個斜台,中間布置了10條鐵鏈,鐵鏈左右兩側用鐵線連着,每隔幾呎一條鐵線,建設成10線賽道。

日佔時期馬會的「公眾位置票」。
日佔時期馬會的「公眾位置票」。

木馬大小是每匹一呎長,比賽時木馬掛在斜台高的一邊,發號員一聲「放手!」多隻木馬「爭相」沿鐵鏈滑下,路程為20碼,很快便分出勝負。筆者問過很多人,包括多位收集日佔文物的專家,他們都說從沒見過「跑木馬」的圖片,因此無法準確提供跑木馬的資料;筆者只是根據謝永光先生的文字資料去推敲當年跑木馬是什麼一回事,真相如何?就要靠各位讀者的想像力了。

周家建、張順光合著的《坐困愁城》,有專門篇幅介紹淪陷時期香港人的娛樂活動。
周家建、張順光合著的《坐困愁城》,有專門篇幅介紹淪陷時期香港人的娛樂活動。

飲食界電影業  陸續恢復營業

賽馬只是眾多娛樂消遣的其中一樣,香港淪陷後,首先恢復營業的是飲食業。筆者翻查80年前的《華僑日報》,在淪陷第3天(1941年12月27日)便有「大同酒家昨復業」的新聞,報紙並且預告大元、金陵、金龍、高陞、蓮香、得雲等茶樓酒家將於日內復業。

另外,率先於元旦復業的戲院是深水埗好世界,每日3場,放映日本時事片。1942年年初,陸續有戲院重開,上演的都是一些舊片和一面倒親日宣傳片。

位於東昭和通(德輔道中)的新世界戲院戲票。
位於東昭和通(德輔道中)的新世界戲院戲票。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鄭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