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院長說覺醒 改左錯消左禍

「第三決議」的官方宣傳主調,是對「新時代」新舵手的「兩個確立」和「兩個維護」。部長級高幹曲青山,卻大談對左錯、左禍的覺醒,持續推行改革開放。他的「129文」引起了猜測……

在集中、統一口徑之下,北京體制內的媒體罕有「與眾不同」的文章。

12月9日《人民日報》第9版(理論版)刊出的曲青山文(下稱「129文」),卻給人「與眾不同」之感。

所謂不同,是解說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2021年11月)的「第三決議」,未提「新時代」的新舵手,亦未強調其思想之「指導性」,更無引述並頌揚其「重要講話」;文中提到鄧小平9次,江澤民和胡錦濤各1次。

本文以比較的視角,解讀「129文」。其主題為:實事求是、認錯和糾錯,是「偉大覺醒」。此覺醒論可歸納為3組關鍵詞:尊重事實、面對現實;糾正錯誤,解放思想;改革開放、改善民生;以人為本、民眾參與。

三歷史決議   涉新老舵手

64歲的曲青山,是研究中共黨史的資深專家,現任中共中委、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原稱中央黨史研究室)院長,為正部級高幹,明年65歲達部長邊界,諒會按例退下。

「129文」題為〈改革開放是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是《人民日報》的〈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系列評論之一。文長約4000字、佔半版篇幅。黨方的人民網、中共新聞網、中央文獻研究院網和體制內相對較開明的愛思想網,均轉刊此文。

六中全會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俗稱「第三決議」。與「第二決議」(1981年6月)、「第一決議」(1945年4月)有歷史脈絡的連結,也有內容的差異。

「第一決議」肯定毛的老舵手歷史地位,評價毛思想的「指導性」。

「第二決議」以大量篇幅評價老舵手功過,批判「左傾錯誤」,即「左的20年」(1957-1977);偏重文革10年(1966—1976)浩劫的述評。

「第三決議」則重墨於「新時代」(9年)的新舵手功績、其思想「指導地位」。

曲青山與「129文」。(右為中共中央文獻研究院官方網圖片,左為「129文」截圖)
曲青山與「129文」。(右為中共中央文獻研究院官方網圖片,左為「129文」截圖)

時評兩大類 常態類主調

官媒或半民間網絡的時評,有兩大類。

第一是「常態類」,指追隨官方「主旋律」,例如宣傳「第三決議」,必圍繞對新舵手的「兩個確立」和「兩個維護」,並回應其「重要講話」。「兩個確立」是指確立總書記(新舵手)在黨中央、全黨的核心地位,其思想的指導地位;「兩個維護」指維護總書記的核心地位、維護集中統一(指權力的集中、政治意志的統一)。

第二是「非常態類」,指未緊貼「主旋律」、也不「歌德」,卻貼近社會上對深化改革的願望。

關於「第三決議」的表態,集中於第一黨報的〈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系列評論。

「常態類」是著力評價新舵手的「歷史功績」和「重要講話」(表)。例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趙樂際在11月12日的表態,說「重要講話」是「立意深遠、思想深邃、內涵深刻」,是「政治宣言和行動指南」(註1)

表,中共黨報和高幹評「第三決議」和新舵手

再如《人民日報》11月21日刊出的〈堅決維護黨的核心和黨中央權威〉一文,強調「第三決議」高度評價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人物,稱他作出「卓越歷史貢獻」,是「全黨全國人民衷心擁護愛戴的人民領袖……偉大復興的領路人」(註2)。這是一個政治局委員的表態文章。

提左的禁錮  讚認錯覺醒

與這些「常態類」比較,「129文」大異其趣。它的重心不在述評「新時代」9年功績,而是鄧小平對左傾錯誤的認知、改革的推行。

它在第一段引「第三決議」的「改革開放是黨的一次偉大覺醒」,並以此帶出尊重事實、勇於認錯、糾正錯誤的思路。

全文提改革開放或改革20多次,提偉大覺醒和覺醒16次(連大標題和分題),提嚴重錯誤、嚴重挫折、嚴重曲折、嚴重缺陷和糾正錯誤、糾錯和修正錯誤超過10次。沒有說「新時代」的四個偉大和新舵手的把舵引航。

「129文」總結中共百年歷史,把認錯視為覺醒的體現。一方面是總結「左的禁錮和教條主義」一類的「歷史教訓」;另方面則是強調認錯的覺醒,是改革開放的一個前提。

它提到文革10年,「暴露當時黨和國家在體制、政策、工作等方面存在的嚴重缺陷」。它又提到小平「領導全黨」,「面對現實糾正錯誤」。它未引述相關的原話,實指「左的20年」之說。

它多次引述小平關於糾錯和「總結經驗」之說,論析解放思想、改革開放,改善民生,把工作重心轉到經濟建設。這是對毛時代空頭政治、浮誇風的反思。

觸及胡耀邦  提出實踐說

關於解放思想的話題,「129文」不迴避改革家胡耀邦主導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討論(1978,下稱「實踐說」)(註3)

它說,這場討論「深入人心,影響深遠,拉開了中國大地上一場解放思想的帷幕」。

它又說,討論「把人們的思想從左的禁錮和教條主義的束縛下解放出來。解放思想同改革開放相互激盪、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充分顯示了思想引領的強大偉力」。

「第三決議」未提胡耀邦,「129文」也沒有(也不便)點出他的名字,但把他主導的「實踐說」置於「思想引領」的歷史地位,是對歷史和傑出人物比較公道的評說。

改革獲成果  有民眾參與

「129文」的「與眾不同」,還在於以人為本的理念、民眾對改革的參與,而非「功勞都歸於斯大林同志」的一類。

它說:「群眾始終是改革開放的實踐者、推動者、參與者。改革開放……凝結著人民群眾的智慧、心血和汗水」。

雖然它未列舉實例,但稍涉獵改革史的讀者都了解農村包產到戶,最初是由安徽一群農民冒著生命危險,在1978年試行。這種「摸石過河」的試驗,獲改革家、安徽省委一把手萬里的支持(註4)。第一代的鄧小平、葉劍英、陳雲等,亦支持改革的試驗。各地的包產到戶改革,終於使公社體制在1984年解體。

曲青山的「與眾不同」,並非始於「129文」,在11月中旬六中全會期間,他曾出席新聞發布會答記者問,他不可避免地說「新時代」有成就,但並無「常態類」的那些話。

諒不是刻意  要與眾不同

「129文」的「與眾不同」,引起各種猜測。

觀察曲青山近年的一系列文章,「129文」諒非刻意「與眾不同」,只是着墨點有差異。

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說的「以史為鑑」,應包含成功的「歷史經驗」和錯誤、挫折的「歷史教訓」。

第一黨報對「第三決議」的宣傳,絕大多數是「常態類」,是對「歷史經驗」的「宏觀敘事」,偏重於「新時代」新舵手的權威地位和功績。

在「常態類」之外,有的文章偏重於對「歷史教訓」的「總結」,並不違「以史為鑑」之說。

在「129文」發表前,從黨報到體制內較開明的網絡平台,都有過偏重於述評錯誤和左禍、表達民意的文章。2018年12月,《北京青年報》發表的〈人民群眾是改革開放的偉大創造者〉,就提到安徽鳳陽縣小崗村的農民,冒險「摸石過河」「分田單幹」(1978):
「分田單幹的動因是什麼?吃不飽飯,『餓怕了,也餓極了,一家人想吃一口紅薯,但家裏都沒有』。窮則變,變則通,小崗村人首創的農業『大包乾』逐漸走向全國,成為改革開放的一面鮮明閃亮的旗幟。」(註5)

《北京日報》亦刊出署名文章,提及改革初期能聽人民聲音、突破左的禁錮:
「人民意願是常識,但常識不一定都能得到認可和實現。因為長期以來,很多基本的常識被非常識的所謂大道理遮蔽和禁錮了。所以,要改革開放……不可缺少的一個條件,就是解放思想。」(註6)

它還提到胡耀邦「實踐觀」的討論,對改革的影響。

曲青山對「左的20年」或更長的左禍有「切身體驗」,而研究的專業又令他對「左傾錯誤」有較全面認知。這或許是他認同胡耀邦「實踐說」的一個主因,並引發對左禍「覺醒」的思索。

註:
1, 人民日報11月13日第3版。
2, 堅決擁護黨的核心和黨中央權威
3, 實踐觀平冤案 耀邦閃亮光環
4, 第三決議敘事 觸及公社之錯
5, 人民群眾是改革開放的偉大創造者
6, 北京日報2018.12.17(李忠杰文)

本文原題〈曲部長論覺醒 提左禍改左錯〉,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作者修改、補充、附表後,授權本網站發表。

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