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也因為線上各種電影串流平台帶來的方便,已記不起再上一次進電影院是什麼時候了,月前因為《梅豔芳》電影上畫,還是決定進場。本身並非梅的歌影迷,進場為的是緬懷一個成長的年代,而她,正是這個年代的標記。
梅豔芳對工作充滿熱忱
關於梅,有許多細碎的記憶,其中一個非常深刻的是她奪取新秀桂冠的那一夜──金色舞衣、自信台風、獨特唱腔,燈光影照下,台中一站,就是氣勢。眉宇間充滿英氣的她,指尖一揮,彷彿掀開了80、90年代流行樂壇的序幕,而背景正是香港在各方面騰飛躍進的流金歲月。
所以看電影,從某個角度看,是走進歷史,回溯當年。電影評價,各有不同。唯逝者為大,論者多予稱許。感謝製作團隊的用心,以一個人物傳記,呈現時代風貌,更重要的是讓人體味一代人對專業的堅持。
相信無論你是否喜歡梅豔芳,也不能否認她是個非常專業的表演者。她的專業行內外著稱,其中無容置疑的是她對工作的熱誠及投入。她4歲踏上台板,至40歲在演唱會唱最後一首歌,每次演出,對歌、舞、造型、舞台設計……全部一絲不苟。
台上從容不迫,有着攝人的力量,歌曲在她演繹下,往往有着不一樣的韻味,這在她唱別人的歌時,更是明顯。事業愛情人生,她走過高山低谷,然對演、藝的熱愛及投入,熱情不減,初心不變。這種對工作熱忱既是貫徹始終,又能在長久年月歷盡艱險中,恆溫保暖,着實令人敬佩。
梅在演藝生涯中,勇於嘗試、敢於創新、屢求突破,從形象到歌路風格,別樹一幟,贏得百變美名。從影以來,演活不少膾炙人口的角色,如花的痴情幽怨、審死官所呈現的喜劇感……不一而足,莊諧俱可,古今皆宜,即或反串,亦沒有違和感。她對專業求變的堅持及尊重,不僅是演藝人的典範,也實值其他行業取法。
無私關愛後輩 做事有始有終
電影中有個有意思的小片段──剛在樂壇嶄露頭角的梅,接到粵劇名伶任劍輝女士的來電,兩人素常並無私交,對於任姐來電,梅有點受寵若驚。原來任姐是次致電,是得悉梅當時聲沙,特告訴她「開聲」偏方。梅訝異於任姐為何對她如此親切,設計師兼好友拋下一句:「何用驚訝?前輩提攜後輩是天經地義的。」
後來紅透半邊天的梅,為人稱頌的,就是她對後輩的扶持提攜。這是否受任姐啟發?我們無從稽考。有云同行如敵國,然那一輩人對後輩純粹、無私,如親人般關愛的提拔之心,足叫人感動。看來專業之所以為專業,並非單求自身的好,更是念及行業的傳承與永續。
片中一再回旋的句子:做人做事要「有頭有尾」,是以梅即或病重,仍堅持開8場演唱會,為的是對歌迷有個交代,鄭重地向他們告別。電影重現這一幕:她披上婚紗,低迴着《夕陽之歌》,款款登上長階梯,站在盡頭高處,毅然轉身,用力揮手,瀟灑地拋下一句:bye bye!
然後堅定轉身,高台上大門緩緩關上,餘音在空中迴盪…….是生命最後的力量使得這告別變得沉重,因為眾人皆知,這並非一般告別──是說再見,但永不能再見。她為自己策劃了生命的告別式,夕陽之歌,是她生命的寫照。她以最精彩的表演、最擅長的專業,獻給長久支持她的歌迷。她以生命來演繹有始有終──怎樣開始,就怎樣結束,對她而言是一種圓滿,在我們看來,是何等悲壯!
斯人已逝,然其專業精神令人肅然。電影看畢,當頭捧喝。不禁叩問自我,那一份入行的初心、熱忱仍在嗎?
關於梅,還有一個深刻的片斷是得悉她死訊的一天。這天剛好與家人外遊回港,這天也湊巧是母親的壽辰。現母親仙遊多年,看電影《梅豔芳》,懷念成長的歲月,思念歲月中母親的身影。感謝母親,身體力行,教我何謂專業,讓我珍視、持守那些可能日漸褪色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