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志明:把握「十四五」規劃航運交通機遇 鞏固國際地位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立法會航運交通界功能界別候選人易志明接受本社專訪指出,國家和香港政府落實多項有利運輸物流業的政策,香港運輸物流業界應如何把握機遇,促進本地產業發展?而香港的可持續發展計劃、增加人力資源的步伐是否太慢?

國家今年通過《十四五規劃綱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香港特區政府亦積極配合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香港運輸物流業界應如何把握機遇,促進本地產業發展,以及鞏固在大灣區的優勢?2021立法會選舉航運交通界功能界別候選人易志明接受本社專訪表示,業界歡迎大灣區的發展,對香港整體的貿易及物流業定有相當正面的影響,唯不足的是在基建和人力資源方面的配合還需加快步伐。

業界對香港前景態度樂觀

易志明指出,從「十四五」規劃可看出國家重視香港作為航空樞紐的地位,而香港政府的工作也是朝着同一方向邁進。他以航運中心舉例:「『十四五』規劃有提及香港應發展成為國際高端航運中心,除了以往處理貨船航運的角色,還要增設航運相關的融資、保險及法律各方面的服務。」

香港有自身航運的優勢,但因為新加坡的航運相關稅務優惠較香港更具優勢,以致吸引不少船東將業務遷移至當地,經過他和業界十多年的爭取後,政府終於制定政策,有待下一屆立法會討論。易志明表示,屆時可望帶動航運相關行業,例如法律、財務、保險、仲裁等的發展。

他亦曾在香港海運港口局和不同場合提出,「政府應該進一步拓展稅務優惠至商品貿易商,例如礦產及農作物等,雖然這些貿易甚少在香港交易,但香港有完善的航運、物流及金融體系,能夠提供one-stop shop(一站式服務)支援那些商務,以帶領香港邁向發展為『高端航運中心』。」

航空運輸方面,易志明強調香港要「力保航空樞紐第一的地位」,便應加強與大灣區的合作。他早於2019年便在全國政協平台提出,藉着港珠澳大橋開通的機遇,香港國際機場與珠海的內陸機場可加強協助的角色──在香港進、出口的貨品可在珠海分拆、組裝,再以珠海的內陸航線運到二、三線城市,達到「優勢互補」。

易志明認為,香港需要增加額外的服務,輔助航空交通界鞏固其國際地位。
易志明認為,香港需要增加額外的服務,輔助航空交通界鞏固其國際地位。

易志明表示,香港國際性的發展也同樣重要,他指出:「ASEAN(東盟)與內地的貿易額近年高速增長,香港這方面的發展尚有空間。」他透露,香港的「單一窗口」——電子數據交換平台,要盡快完成及與內地對接,才能營造在東南亞的商機,將來對於本地各行各業都有裨益。

排除難「關」,把「餅」做大

雖然擁有多個有利的條件,香港當前的困境是 「通關」。不單是與內地「通關」,易志明期望香港亦能盡快和國際社會「通關」,香港需要維繫她的國際地位,由此扮演將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角色。

至於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香港可加強和深圳的協作」。他認同香港的產業過於單一化,引入高新技術,可為不同行業創造更多尤其是適合年青人的就業機會。同時,他也支持政府牽頭帶領香港走向訊息化及自動化發展,不過步伐仍是「不夠快」。

他補充:「香港的優勢依然存在,因為我們背靠祖國,若能盡快將香港發展為一個『智慧城市』,加快與大灣區融合,前景必定更好!」

「我早前透過政協提案,希望中央協助我們(大灣區城市)做好分工和定位。」他表示,大灣區內有5個機場和3個碼頭,「千萬不要惡性競爭,這現象對大灣區沒有好處,競爭對手是新加坡,亦有來自上海洋山港的挑戰。」因此大灣區城市清晰的定位有其必要性,「目標是『把餅做大』。」

那麼航運交通業界如何為可持續發展出一分力?該如何平衡兩者?

新能源是新常態

易志明強調,業界一向支持政府推行可持續發展,以淘汰歐盟四期以前的柴油商業車輛為例,他過去幾年一直協調政府資助業界更換車輛。航空界也努力實現凈零碳排放,「香港國際機場的新聞稿表示,所有在機場運作的商業夥伴均已簽署支持機場的減碳策略。」至於集裝箱碼頭的配合,現時已經啟用「電動化龍門架吊機」,比起使用柴油更環保。

「近期亦正與勞工處討論無人駕駛車輛的技術細節,進行3年測試」,然而引入電動重型車未必是「最好的答案」。最近有巴士公司提出引入電動雙層巴士,但易志明擔憂:「由於香港的地理環境,以及(濕熱的)天氣,對電動巴士的負荷很大,所以建議考慮發展氫燃料電池。」

他補充,「新巴、城巴母公司匯達交通將引入英國製造的氫能巴士,在香港測試;九巴表明會引入2輛(氫能源)巴士進行測試。」而海上交通工具方面,易志明說:「香港已經根據國際標準修例,規定進入香港水域的船隻轉用低硫柴油。」

易志明成立了一個工作小組,推動政府落實海上「液態天然氣加油站服務」,讓遠洋輪船在港加天然氣,他同時表示該方案屬「過渡措施」。因國際航運界正積極研究下一代潔淨燃料,包括氫燃料電池的應用,他相信香港亦可以仿效內地,引入LNG trucks(液化天然氣貨車)作為過渡性措施。

「我認同『環保有成本』,問題是誰肩負這成本,業界能承擔部分成本,政府是否也應有措施輔助呢?」因此,政府和業界仍須商討相關的安排。他強調政府需要加強教育,提升市民的環保意識,做到「源頭減廢」。

業界全力支持可持續發展,但是要負一定程度的成本,市民亦要做到「源頭減廢」。(Shutterstock)
業界全力支持可持續發展,但是要負一定程度的成本,市民亦要做到「源頭減廢」。(Shutterstock)

業界需要政策支援、人才

「我們的相關行業多數受政府監管,亟需政府條例上的支援。」他舉例,「大家可能很少留意裝卸區,其實它對於市民日常生活很重要,柴米油鹽、建築材料皆依賴裝卸區。但是該行業沒有永久性土地供應,每3至5年須重新投標。」這對行業造成不便,也難以吸引投資。他表示,在立法會討論時,大家都同意把租約延長,可見行業要政策上的配合。易志明也提出增加遊樂船泊位、批地給船廠、興建汽車維修城等。

面對技術工種人員短缺的問題,易志明解釋:「香港的勞動人口正在收縮,因為人口老化、加上近日有部分年輕人離開香港,導致各行各業『缺人』。近來的突破是國家民航總局與香港民航處和澳門民航局簽訂協議,在資格互認下,三地可以互相支援技術人員。我正在跟進相關事宜,期望在下一屆立法會中提出擴展措施至船舶及車輛維修方面。」

年輕人覺得技術維修行業「沒有出頭日」,易志明認為政府只強調「知識型經濟」,反而突顯了職業教育工作的不足,所以應「提供不同的出路給年輕人」,包括各類技術工種及現代物流等行業。

選舉工程進行得如火如荼

易志明於1994年起加入九龍倉,負責交通運輸方面的業務,推動香港各項交通運輸的發展,對海、陸交通及物流相關行業有廣泛的知識和經驗。另外,他表示與官員已建立了多年的信任,有助他代表業界和政府溝通。

易志明積極拜會選民,說:「政綱未能盡錄所有範疇,如有任何遺漏,歡迎業界隨時指正。」他正在進行很多工作,若能順利進入新一屆立法會,他將爭取分拆運輸及房屋局、擴充碼頭及物流用地、發展人力資源等措施。

其他參選人資料,請詳見此網頁:https://www.elections.gov.hk/legco2021/chi/nomination2.html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