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式的「恨爸不成剛」

父母資助子女置業,真的是天公地義嗎?兒女為此責怪父母,又是健康心態嗎?
最近數據顯示,樓價還在一路上升,總之,沒有最高,只有更高。一位朋友向我訴苦,高樓價害慘了他。
 
他是有樓之人,樓價高,應該高興才是,何慘之有?原來問題在於,他有樓,他兒子沒有,而妻子及兒子一致認定,他就是那個害兒子沒有樓的人。
 

保得了養老金 保不了親情

 
八年前,他剛退休,領了一筆退休金,辛苦了大半生,還以為可以安安樂樂,用這一筆錢來養老。誰知,妻子要他把錢拿出來,資助兒子買樓,理由是,人人都這樣做。他想,若錢都給了兒子買樓,自己每月的生活費就要靠兒子的供給,若兒子不給,那怎麼辦?這樣的事,不是時有所聞嗎?他的一個好朋友就是傳聞中的主角:平日省吃儉用儲下來的錢,全都給兒子拿去買樓,但兒子每次給他生活費時,都像恩恤似的,連報團去旅行,都要問准兒媳,才能取得團費。這樣的恐怖故事,總有一個發生在身邊。
 
「親生仔不如近身錢」,乃是傳統智慧,因此,他決定當個有智慧的人,不給錢兒子買樓,力保財務自由。不過,養老金是保住了,親情卻保不住。隨着樓價不斷上升,兒子要買樓,更是難上加難。沒有樓,女朋友不肯嫁,直至現在還未結婚。
 
於是,兒子怨他是只識守財的老混蛋;他怨兒子是被母親寵壞的小混蛋;妻子怨他害她不能抱孫。財務自由與親情,如此勢不兩立,令他很苦惱。最慘的是,當他向人訴苦時,竟然大部分人都不同情他,認為做父母的當然有責任要資助兒女買樓。
 

兒女不識感恩 父母反被埋怨

 
什麼時候開始,做父母的責任,要一路延伸到成年子女的身上!父母對子女的責任,到底有沒有界線?本來,由養兒防老到養老防兒,已經夠悲哀的了,現在居然還發展到連防兒也是錯的。這樣的社會風氣,當然可以怪罪於地產霸權之上,但若非「資助兒女買樓」這股歪風猛吹,做父母的,又怎會如此悲涼!
 
再者,樓價有升有跌,看着樓價上升,當然皆大歡喜,但若樓價下跌呢?97樓市高峰期,資助兒女買樓的人,在泡沫爆破時,不也被兒女埋怨?——若不是父母的資助,他們就不會負資產了。誰有水晶球預知樓價升跌呢?總之,你不資助兒女,兒女會怨你;你資助兒女,兒女也有可能會怨你。
 
若父母資助兒女買樓是責任,像供書教學一般責無旁貸,那麼,兒女就會感到這是理所當然的,不必為此而感恩。一個不知感恩的人會快樂嗎?朋友的兒子不感激父親多年養育,反而因他不資助買樓,而心生怨恨,如此不知感恩的人,會因為有樓而快樂嗎?社會不鼓勵年輕人努力解決自己的問題,反而認為事事依靠父母是應該的,這樣的社會健康嗎?
 
自從「我爸是李剛」之後,香港人對大陸年輕人那種「拼爹」的心態很不以為然。不過,如果我們的社會也是「不資助兒女買樓,就不算是盡責的父母」的話,我也看不出我們憑什麼瞧不起別人。

施德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