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我開始在上海開展我在中國戰略諮詢的工作,親身經歷了上海乃至全中國內地在數十年中發展的過程,印象深刻。特別是作為一個曾經留學美國的香港人和長時間先後在數家頂級國際諮詢公司工作(故此常態地與全球商業精英們工作和溝通),親身體驗着不同地方之間的此起彼落,不同體制下產生的不同結果,感受良多。
特別是曾經被委任為上海市政府的特聘專家顧問,對上海市政府的發展思考有近距離的觀察。自從2014年起,我亦擔任着上海國際智庫高峰論壇的顧問,每年都給予上海市政府一些建議,見證着上海在這些年的發展。我認為在全國發展的框架和綱領下,上海正在進入一個新數字建設階段。
良好的數位化轉型基礎
上海作為中國城市的創新先驅,正在深入貫徹數位中國、智慧社會的重要思想和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早在「十三五」時期,上海就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實施了一系列舉措,並卓有成效。於2020年,上海成為首個獲得「世界智慧城市大獎」的中國城市。展望未來,上海可以在哪些方面建設並引領城市數位化轉型發展?
上海先進的基礎建設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在數位基建方面,上海不斷寬頻網路、5G基站等建設,並與交通設施進行跨界融合。除此之外,上海亦致力於推進綠色高端數據中心建設:截至2020年,建成面向公眾服務的互聯網數據中心103個,機櫃總量近14萬架,建設30餘種智慧感終端近60萬個。
在數據資源利用方面,上海着力推進公共數據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以不斷推動普惠金融、商業服務、智慧交通等多個產業試點建設。上海亦不斷開放公共數據開放平台,致力於實現更多的跨部門、跨層級的高效數據交換。
整體聯動發展,推動全面數字化轉型
上海政府為數位化在多個領域的發展與落地提供了大力支援。在經濟領域,特別是金融科技方面,上海市金融局從數位人民幣為切入點,落地了包括錢包交易、白名單客戶等場景。在製造領域,上海市經信委建成了26個工業互聯網標杆平台。
而在科技創新方面,上海市以科學大數據為核心建造了世界級數位產業集群。目前,上海是國內領先的積體電路產業發展城市,2020年銷售規模達2070億元,同比增長21.4%。在上海,有700餘家相關企業正在蓬勃發展,吸引了全國近40%的相關產業人才,其中不乏知名晶元企業如英特爾、英飛淩等。
領先企業帶動了一批本土的初創企業成長為國內的獨角獸企業甚至是龍頭企業。在人工智慧產業方面,上海集聚包括商湯科技、依圖等在內的1000餘家核心企業,相關產業重大項目紛紛在上海立項推進。
在生活領域,數位化重塑了許多行業的服務模式,大大提高了效率與便捷性。以智慧醫療與智慧出行為例,上海市政府與理療體系圍繞醫護建立了診療知識庫,在全國率先實現市級醫院號源池統一,而利用「互聯網+」醫療,上海致力於實現醫療機構間的資訊互通,特別是各種檢查種類和相關要求的互通。
在智慧交通方面,打通城、車、人的數據互通。未來,從出家門到目的地,實現車隨人需、無縫銜接的新體驗,極有可能顛覆交通工具的功能和形態。
在治理領域領域,上海市政府打造了更為精準、智慧的「數治」城市新範式。「隨申碼」、「一網通辦」等平台使諸多民生服務完成數字化轉型,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務供給能力。
企業是上海數字化轉型發展的中堅力量
上海包容的數字發展環境,吸引了許多中外企業共同參與建設。不論是央企、地方國企,還是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都在積極探索特色的數字化轉型道路,並在轉型的進程中不斷培養企業知識化、品質型和數位孿生的特徵。
領先的外企發揮了示範作用。汽車製造業中大眾、特斯拉、凱迪拉克等企業在上海打造超級工廠;製造業中ABB的示範工廠高度實現機器人行業高度柔性和自動化生產;GE醫療打造「愛迪生醫療」平台生態,在中國推動醫療器械100%國產化;還有數位化解決方案供應商,例如埃森哲、普華永道、IBM、西門子、SAP等一直致力於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
重點民企也發揮主力軍作用,推動了大企業建平台、中小企業上平台。其中,正泰集團打造的「一雲兩網」是能源行業的標杆,該系統管理200多個大型光伏地面電站,有效使平均發電量提升3%、降本5%,能源利用效率提升8%。
雲漢芯城基於工業互聯網平台,連結超40萬電子產業開發者、超過6萬家電子元器件供應廠商,協同全國10餘個電子產業服務平台,實現設計、製造、服務雲化。企業的不斷創新與投入,為上海未來的數字化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構建高效網路安全治理體系極關鍵
隨着數位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多維度融合的複雜系統也將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而國家最近頒布的《數據安全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為海量數據的安全治理提供了第一步的法律支援。
在制度方面,上海積極推進《上海數據條例》的立法工作,以保護個人資訊安全。在技術方面,上海不斷探索個人資訊和數據脫敏與保護。在制度方面,大數據中心正着眼於從機制上解決系統小而散、數據共用難等問題。
聚焦上海最新的發展
隨着愈來愈多的創新科技將不斷深入,人們已經開始勾畫對未來的更多想像。例如量子計算、腦機介面技術(Brain–machine interface,BMI)、元宇宙(Metaverse)等在民生、醫療、政府治理等層面的應用。
未來,元宇宙的概念也許會真的實現,並能進一步賦能上海在經濟、生活、治理上的成就。元宇宙為使用者創造了過去無法想像的交互體驗,即在一個數位化的世界裏進行內容創造。元宇宙必須是即時的,並提供與現實世界的交互。由於其跨平台、跨虛實的特性,任何人都可以在元宇宙共用、分享、創建、改造及運營相關內容。
屆時,人們的生活將會更加便捷,政府的治理也將更加高效。我們認為,歐美國家的元宇宙發展將以企業和個體消費者為中心,而中國元宇宙的技術將更多會被適用於社會發展方面。到時,不僅是上海,各地方政府將面臨關於數據安全與治理,個人和集體行為管理等方面的全新挑戰。
同時,它亦將會創造一個新的產業鏈和相關供應鏈族群。 無論在硬體抑或是軟體,都很有可能創造新的業態。
展望未來,上海將在「十四五」時期加速邁入數位新時代。讓我們拭目以待,上海在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位之都的征程上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