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一般小孩在家的主要娛樂通常都是看黑白電視的「粵語長片」。我最愛看的武俠劇有《六指琴魔》、《如來神掌》;民初武打劇有《黃飛鴻》;時裝喜劇有《七擒七縱七色狼》。我也愛看陳寶珠和蕭芳芳主演的歌舞片,前者是「戲迷情人」萬人迷,但後者的舞技卻勝一籌。
但當年的我獨不喜歡看粵劇,印象最深的是每個劇大都是大團圓結局,一眾角色一起唱:「同歡慶…..」令人感到兒戲和無聊呢!那些年代,粵曲已被時代曲所取代,因粵劇式微,不少花旦老倌都要離開戲台,亮相於公仔箱,即電視的螢光幕。
因為我爸媽都比較「摩登」,不聽粵曲;爸爸愛聽「貓王」皮禮時利和「瘦皮猴」法蘭仙納度拉的英文歌,媽媽愛聽姚蘇蓉、鄧麗君的國語時代曲,故此,我沒有看粵劇的「基因」,不喜歡大鑼大鼓的吵耳,也不懂欣賞小生花旦的關目、造手和身段。
不惑之年 愛上粵劇
40歲後,我才愛上中國的傳統文化,閒時我便到法住學會學習中國文化,如《論語》、《易經》等文史哲的課。
黎斯華博士是學會總導師,她是個有情有義又大義凜然的巾幗女子。她受到一眾會友的尊敬。她的「溫良恭儉讓」中帶有豪情壯志,這不無與她是位粵劇戲迷有關。不過,她英年早逝,不幸50來歲便過身,之後霍韜晦老師替她出了六本紀念著作,其中一本叫《粵劇常情》。
黎導師因病早逝,我無願親炙於其下,但是她令我第一次認識粵劇,尤其是唐滌生先生的作品,《再世紅梅記》、《紫釵記》、《帝女花》等經典粵劇戲寶。這是一本很重要教我欣賞粵劇的入門書,於是我便在網上看劇,知道有馬師曾和薜覺先等大老倌,他倆自成一派,唱腔獨特,精彩絕倫,影響深遠!
我的友人當中,也不乏粵劇愛好者:馮立榮校長是戲曲發燒友,和阮兆輝都有合作出書;古學俊校長除了喜歡西樂外,也愛看粵劇,在他介紹下,我認識了胡國賢校長,十多年前他退休後便醉心鑽研粵劇,寫下多個劇目,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必定是由阮兆輝擔大旗的《孔子之周遊列國》,這齣戲已先後公演六次。
另外,好友周慧儀今學年加入了教大的宗教及心靈發展中心工作,最近的任務就是要籌辦一個20小時的教師培訓課程,主題是「粵劇與生命教育」,我希望她能邀請到粵劇界的新星來幫忙,於是便立刻想起梁非同。
梁非同的演出驚為天人
我初次認識梁非同是因為她參演了張之珏導演的舞台喜劇《老公~你好悶呀!》,她飾演剛結婚的少婦,她的演出非常成功,與話劇老手區嘉雯同台演出多場對手戲也很搶鏡。這次演出話劇可說是「破格」的初試啼聲,可説一鳴驚人,令觀眾耳目一新,大受好評。
皆因她是演藝學院劇曲課程出身,演慣大戲,甚少演話劇,更遑論擔正喜劇的主角,不得不佩服張導演的功力和膽色,慧眼識良才!
後來張寶之請我到沙田大會堂看一起看梁非同演出《白蛇傳》。我們一行6人,包括張之珏、呂志剛等坐在第一行,那實在是觀看大戲的超級靚位。
當晚7時半準時開場;六幕劇節奏明快,主線清晰,文場武場交錯,演許仙的劉惠鳴風流倜儻,演僕人許福鬼馬搶鏡,但演白素貞的梁非同才令人驚為天人,美麗絕倫的造型,清脆悅耳的唱腔,恰到好處的表情,傳情傳神的關目,帶領觀眾進入蟒蛇化身成美人,以身相許,以報答前世的救命恩人許仙的淒美愛情故事。
可惜本來美滿的婚姻,被前世的仇人、現世的法海和尚所拆散,令到夫妻分離,初生的麟兒變成孤兒。法海施法把白娘娘壓在雷風塔內20多年。後其子許仕林高中狀元,回到杭州的雷風塔看母,告知自己已成才,孝感動天,天神最後把白素貞釋放出來,讓她返回天家!
一條飛龍待登天
梁非同年紀甚輕,今年只有26歲,便可以擔正正印花旦是不無道理的。她自小已對粵劇有說不出原因的濃厚興趣;16歲便開始到八和學習,中六中學文憑試後考入香港演藝學院。近年,更在香港中文大學完成文化碩士課程。
她有高的學歷基礎,既是學院派,也算是紅褲子出身,難得她的父母並非梨園老倌,亦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她是美麗動人的花旦,腰馬非凡,身手不凡的刀馬旦!
根據《易經》的智慧,她已到了「見龍在田」的階段,她很勤奮努力,相信一定做到「終日乾乾」的,「飛龍待登天」,我們很高興看到這位梨園新星的誕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