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友站專欄提及電腦板 Raspberry Pi(港譯「樹莓批」),有讀者問及可否亦介紹 Arduino 板。坦白說,我沒有親身使用的經驗,只可以寫幾句。二者的性質不同,樹莓批是完整的電腦,Arduino 板主要是作控制其他器材之用。Arduino 亦是開源硬件,群體起源自意大利,現時遍及世界各地。
小學生自製收音機
最近多談硬件,跟大家分享一段回憶。話說1969年夏秋之間看到廣告,有名為哥林比亞無線電工程學校提供的函授課程。當時我還只是小學生,但已大概讀懂坊間上的無線電雜誌,於是我請求我父親讓我就讀。當時沒有互聯網,但已有遠距離授課,函授的意思就是通過郵遞,送出學習材料。還記得當時收到寄來的講義很興奮,當中還夾附實驗用的電子零件。
回想起來,這是一間頗為用心營辦的私立學校,設於深水埗的一棟唐樓(翻查資料,據說在保安道24號),父親帶我走樓梯上去,偌大的實驗作坊。原來,我們實驗製作的是真空管收音機,機殼、電阻和電容等配件先寄來,學員自行焊接,然後返校借取真空管插上,當然我們手上亦沒有揚聲器、電源變壓器等裝置,這些都在工作坊內接駁。於是,那年頭一個小學生就成功自製了一部收音機,並且了解到做一件事,需要很多工具和人的配合。
動手組裝的熱情
當時晶體管(俗稱「原子粒」)還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東西,只在雜誌和參考書上讀到。有一天下課,聽同學說有一批廠家棄用的原子粒次貨在市面流出。於是我們步行往鴨寮街,果然發現一大堆用「紅 A」膠盆盛載着的原子粒,蹲在那裏找了半天。不似真空管可以飛線,原子粒製作必需要特製的線路板,當時讀到一塊新出的萬用電路板,已鑽孔,連接有縱橫交錯的銀箔,用刀片便可刻出線路。那年代,資訊和材料都得來不易,唯獨自己動手的熱情不缺。
回到現在。事實上,談 Arduino 的英文資料很詳盡,例如 O’Reilly 的 Arduino Cookbook 看來值得一讀,美國有一份 DIY 的雜誌 Make 也經常提及 Arduino,而且這雜誌有中文版,上次往深圳書城,亦見到很齊備,反而香港少見。成功只靠一雙手,重拾這股熱情,為香港尋出路。
原刊於《信報》,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