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要:醫院管理局(醫管局)主席范鴻齡接受本社專訪,談及醫護人員轉職私營市場,如何補充人手,他強調醫管局一定需要增加人手,除了醫學院增加醫科生學額、放寬海外讀醫的香港永久居民回來就業,最重要是想辦法挽留醫生。
對於正在籌備在專科推行的「共同醫治」計劃,范鴻齡指出,公立醫院專科門診排隊時間很長,第一次問診排隊時間往往長達數年,醫管局希望「勸服」病人讓私家醫生診治,但很少病人願意這樣做。「共同醫治」計劃目的是讓病人安心讓私家醫生跟進,醫管局會繼續留意病人情況,若有需要,隨時可以回到醫院。這個計劃希望一部分病情較輕或較穩定的病人,能夠讓私家醫生跟進,公立醫院專科門診排隊時間便可縮短。
公私營協作 達互利雙贏
范鴻齡表示,新冠疫情令來自中國內地的病人減少,很多私家醫生都願意跟醫管局合作,接診公立醫院的病人,達至雙贏。
不過,他也指出,香港醫生不足是不爭的事實。以人均醫生比例來說,香港低於新加坡、美國、日本和英國等先進經濟體,但會盡量增加。特區政府已注資100億做公私營協作計劃,最重要做到一個模式,同時選到合資格的醫生去做。他強調,為了病人的權益,醫療水準不可以降低,怎樣令到醫療水準不致下降,這是醫管局面對最大的挑戰。
談到領導醫管局抗疫的感受,范鴻齡直言很忙,不僅是疫情,還有政治方面的事情須應付。「整體來說還是做得很開心的。」他說:「同事們都很支持,例如我提出『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醫管局上下都齊心往這個方向努力。醫管局成立30周年(1990年12月1日成立)都因為防疫而沒有什麼慶祝活動,卻有『持續顯關懷』的主題,突顯可持續發展。因此,可持續發展是醫管局成功與否的命脈,這一點大家都能理解。」
比較 2003年沙士和與今天的新冠疫情,范鴻齡指出,醫管局的設備特別是防感染設備是非昔日可比,但沙士疫情只維持了一段短時間;沙士的病毒致命率高,但傳染率比較新冠病毒低;新冠病毒比較「狡滑」,能夠變種,甚至感染人體後沒有病徵,傳染率因而增加很多,加上新冠病毒疫情的全球性,沙士相對比較地區性。因此,今次面對的挑戰無疑大了許多。
醫護齊心 應對疫情
「特區政府、醫管局自從沙士之後,對於傳染病的預防,已經做了許多工作,包括對於傳染病有隔離病房、負壓病房,一切都已準備好,所以到現在應付疫情仍然游刃有餘。」對於同事有不同的政治理念,范鴻齡說:「醫管局唯一秉持的原則只有一個,就是治病,因此,不論同事有何政見,不論病人有何政見,在醫院裏,我們不談政治,對每一位病人都是一視同仁,一定要做到這一點。」他強調,即使過去有醫護人員在醫院發表政見,醫管局也是照規矩處理。
去年2月,約7000名醫管局員工罷工,要求政府在疫情下封關。其後,醫管局向員工發信,表示醫管局大會經過詳細討論和考慮,決定向經核實曾於2020年2月3日至7日期間「缺勤」的員工,收回已支付的相關工資。
對於醫護人員「缺勤」的處理,范鴻齡說已尋求詳盡的法律意見,並在不同的委員會和大會詳細討論過,大家都認為這次醫管局的處理方式是最合適的。
儘管疫情至今未完,范鴻齡認為,「醫管局在每一波疫情中積累了經驗,同事們也愈做愈好。當然,醫管局守的只是最後一條醫療防線,最主要是政府的防疫政策愈做愈好,例如加強了檢測和隔離措施,令疫情逐漸受控。因此,我個人對醫管局同事的表現是滿意的,亦感謝他們日以繼夜忘我地工作,我們亦隨時防範第五波疫情出現,因為隨着外國陸續放開防疫措施,香港相信亦難獨善其身。」除了準備充足的病床(3000多張)外,醫管局正積極培訓醫護人員,應對可能出現的挑戰。
范鴻齡談醫管局持續發展方略(三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