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荃灣大會堂上演一場頗有特色的音樂會,全場以「夜」為主題,選演12首鮮有演出,但具有各自風格的現代鋼琴獨奏作品,由6位本地鋼琴家,每人上下半場各演一首。全部演奏均有大螢幕照片襯托,以呼應作品意境,效果猶如牡丹綠葉。
人間難得機會聞
12首作品均創作於19世紀到21世紀之間,作曲家來自俄羅斯、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美國等,唯一華人作品是由本港作曲家林樂培,在上世紀70年代為鋼琴重新編配的《春江花月夜》。林先生的這首改編作品經常以協奏曲形式演出,可是現場鋼琴獨奏版本,真是「人間難得機會聞」。
這次擔任獨奏的梁珮珊,是多年司職明儀合唱團首席鋼琴伴奏。從伴奏到主奏,而且是一首近乎10分鐘、技巧要求甚高的獨奏,難度不小。作曲家通過鋼琴黑白鍵,以不同演奏方法模仿中國民族樂器的音色,例如大幅度撥鍵以仿效古琴、急速單音連奏仿效琵琶,以至用指頭敲打琴架等,這些梁珮珊都以嫻熟的技巧和音樂感,背譜演出。
作品演奏原來10個標題段落其中的6個,其中《月上東山》的超脫飄逸、《迴瀾泊岸》的壯闊波瀾,都演在彈指之間,6幅滿富中國特色的夜景讓音符更立體。
康文署過於機械
演出後,現場大堂所見,幾乎全體明儀合唱團成員為他們逾20年的駐團伴奏歡呼。那種團員、隊友之間的支持鼓勵溢於言表,相信在天之靈的費明儀老師會感恩惠。據聞下月4日,明儀合唱團的周年音樂會上,《春江花月夜》將會再次演奏,屆時可再一聽精品。
最後一提的是本欄前些日子關於音樂廳拍照的問題。主辦方在場刊裏以中英文清楚說明:「本節目觀眾可以攝影、錄音或錄影。」可是演出開始前,預錄的關於禁止拍照、錄音等廣播,照樣以兩文三語播出,讓人費解。我亦馬上與場務員再三確認,以免被打擾興致。同意不會阻止之餘,加了一句:「錄音聲帶是每次演出前固定播放的。」如此機械式的思維,與演出的高雅藝術甚不協調,值得檢討一下。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