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升學八大路線:如何以HKDSE成績升讀英國大學?

要成為出類拔萃的專才,留學英國是上上之選。何時是出國留學的最佳時機?中學畢業生該選擇哪一所大學、哪一個學系?

編按:本文作者多年致力培育學生,多位門生成功入讀牛津、劍橋等全球頂尖大學。他認為,英國教育制度多元化,容易與香港或亞洲學制銜接。在他的新書中,為一眾家長盤點最受歡迎的8條英國留學路線,涵蓋高小、初中、高中、大學及研究院階段,列出其中的財務、家庭去向、職業規劃的考量。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以饗讀者。

香港高中學生可選擇應考本地的中學文憑試(HKDSE),將成績換算成「英國版JUPAS」──英國大學及院校聯招系統(Th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dmission Service, UCAS)分數,再申請英國大學。這個途徑十分適合在HKDSE學制下發揮出色的學生,他們無須準備及應考A-Level,成本與風險較低,亦可同時以聯招(JUPAS)方式申請本地院校。

UCAS最多報考5間大學

UCAS涵蓋英國大部分大學及高等教育院校的全日制本科課程、部分預科課程、國家高等教育文憑課程(HND)以及高等教育文憑(DipHE)課程。學生可於每年9月中旬至翌年6月30日在網上系統申請,不過要留意各院校課程的申請截止日期,如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或醫科、牙醫及獸醫科目較早截止申請,其他科目的截止日期則較後。愈早申請,確認學位,便能愈早安排宿位,且更有機會獲得早鳥獎學金,所以提前做好準備總是最好。

UCAS的申請機會只有一次,且最多只能選擇5所院校(不分次序,建議選擇同一學科),在申請時必須遞交一份最多4000字元(約600字)的個人陳述(Personal Statement),說明自己的升學目標和個人潛力。其後,大學一般會發放有條件取錄證明(Conditional Offers),同學需要達到入學條件才能正式獲錄取。如果最終皆不獲錄取,則可額外再選一所院校(Extra Choice)。

但羽一認為,HKDSE考試也有劣勢──較難考取高分。雖然在同樣等級下,HKDSE的成績能比A-Level和IBDP換成較高的UCAS分數, 但考獲最高等級5**的HKDSE考生只有最高1.3%,相比之下英國A-Level採「拉Curve」的模式,考獲最高等級A*的比例高達8.3%,因此以A-Level成績申請名牌學府或熱門學科,其競爭力自然比HKDSE考生更強。

UCAS的申請機會只有一次,且最多只能選擇5所院校。(Shutterstock)
UCAS的申請機會只有一次,且最多只能選擇5所院校。(Shutterstock)

選修數學M1/M2升學之路更廣

千萬要留意,以HKDSE換算成UCAS分數,只適用於甲類科目,中文及通識科目一般不計算在內,且學生如果沒有應考數學延伸部分(M1/M2),HKDSE核心數學科分數轉換會減半,意味着將失去入讀大部分英國大學的數學、工程、科學及商業等專業的資格!

羽一建議學生在中四選科時,盡可能選擇M1/M2,為日後升學選擇專業打開廣闊之門。若然學生錯失了選修M1/M2的機會,自修IAL數學科便是最後的「救生船」,即以IAL數學科成績替代HKDSE的核心數學科。因為IAL數學考試為模塊化形式──「打散」為6份試卷考核,還有重考的機會,降低了一試定生死的壓力,適合對數學科信心不足的學生。在羽一輔導的學生中,也不乏能兼顧並同時應對IAL數學科的成功例子。

 牛津劍橋各有風格

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同屬學院聯邦制大學,牛津大學由39所獨立學院組成,劍橋大學則有31所成員學院。在聯邦制大學下的學院,就像一個個獨立的小型大學,教授和學生分屬於各個學院。書院不只是學生宿舍,每個學院可自設機構和章程,在招生、任命和管理教職人員、福利等事宜享有極大自治權,甚至擁有獨立的財政來源,有錢的學院能夠提供林林總總的獎助學金。

每個學院均有自己的建築、住宿、圖書館、餐廳、活動中心、學生組織和運動隊伍,亦有自己的傳統特色和精神。更加有趣的是,牛劍大學學院之間的關係也相當切,幾乎所學院都有對應的姐妹學院(Sister College)。正因如此,我們得以看到牛劍兩校數十所風格各異的學院。

學院是牛劍的核心,也是學生的社交中心,學院不以學系專業劃分,每個學院都有來自不同學系的學生,既有學士,也有碩士和博士生。例如當你入讀劍橋大學醫學系後,不只是屬於醫學系,你還可於選擇成為哪個學院的一份子,你所選擇的學院,決定了你在大學學習期間,與什麼同學學習、生活、住宿、吃飯和社交。

學生可以選擇一個自己特質契合的學院,也往往較容易建立感情,並從學院開始建立自己的人際網絡。如想入讀牛劍,必須通過學系和書院面試,方可入學,但家長和學生在報考時,往往忽略選擇學院的重要。

自選學院 VS 開放式申請

一般而言,同學在申請時自選心儀學院,大學也會為學生提供開放式申請(Open Application),即由校方隨機分配學院。羽一不建議同學採用開放式申請,因為無論是選擇學校、學系還是學院,我們都不應讓別人來為自己的未來下決定,而是要自己經深思熟慮後才選擇。

在選擇學院時,可留意以下3點:

1. 學院規模
各學院的規模不等,頂尖的學院通常具有相當規模,資源雄厚,有更多學生,也有更多可供組織課外活動的場地。不過凡事有利有弊,論人均資源,小規模的學院或會比大學院優勝,競爭亦較少,如學生要申請助學金,成功機會可能更大。

2. 學科規模
由於學院除了提供食宿外,也會分派學系導師。需要注意的是,各學院大都具備文理等主要學科,但又有所側重,各有傳統強項,例如牛津享負盛名的PPE課程,就是在貝利奧爾學院(Balliol College)誕生。此外,各學院的規模並不等於其學科規模,究竟選擇在細小圈子裏深造,還是在更大圈子中共享合作,就視乎個人的學習風格。

3. 學院位置
你可以參考大學地圖,確認心儀的學院究竟是位於整間大學的中心,還是邊緣。如位於牛津和劍橋的中心,就較為熱鬧,且臨近大學圖書館、體育場館、餐廳、商店等等,設施齊備,而位於外圍的學院,會相對寧靜,但交通時間也相應更長。

根據羽一的觀察,不少家長或學生都輕視開放日,以致錯過許多重要資訊。譬如從學院內張貼的單張,可了解福利津貼、比賽活動等,又譬如每間學院都有介紹學院和收生要求的招生簡章,但當中或有未盡之處,可待開放日時了解更多詳情。開放日是認識學院的重要途經,你應事先歸納出個人對學院的期望,有哪些方面需要考察。實地參觀時,不要忘記多與學院的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或申請技巧,當往後有機會到學院面試時,也可發揮自如。

較少公立學校提供IB課程

A-Level和IB課程可謂各有千秋,然而英國主流的教育考試制度仍然是根深蒂固的GCE(GCSE及GCE A-Level),英國學生由初中至Year 11為止,都是學習GCSE會考課程,預科才銜接IB課程,甚少IB學校提供「一條龍」的學習模 式。

英國的IB學校亦為數不多,目前全英國只有130多所私立IB學校,如牛津聖克萊爾學院(St Clare’s Oxford)、七橡樹中學(Sevenoaks School)、威靈頓學院(Wellington College)等;公立IB學校則只有50多所,如羅切斯特文法學校(The Rochester Grammar School)、湯布里奇文法學校(Tonbridge Grammar School)和達特福德文法學校(Dartford Grammar School)等。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在香港讀IB課程的學生,會選擇英文為語言與文學的科目,中文為第二語言。然而,英國只有數家公立IB學校開辦中文科為第二語言,故此,缺乏第二歐洲語言(如西班牙語或法語)成為香港學生入讀英國公立 IB 學校的最大阻礙──只有英文能力達母語或近母語水平,且修讀其他歐洲語言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生才有更佳的入學優勢。

新書簡介

書名:《精「英」大學堂──英國升學策略藍圖》
作者:凌羽一博士
出版社:天窗出版
出版日期:2021年5月
購書連結:https://bit.ly/2RGpRSh(實體書);https://bit.ly/3xKc2Tj(電子書)

凌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