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自30歲開始開壇講學,弟子眾多,桃李滿天下。在40年的漫長歲月中,他的弟子可分為早期、中期及晚期。
早期為孔子周遊列國之前的20年,時間最長,學生也最多;中期是周遊列國的14年,只有少數的弟子追隨;晚期是孔子65歲至73歲,弟子如言偃(子游,小孔子45歲)、卜商(子夏,小孔子44歲)。兩人都是「四科十傑」之一,擅長文學。子游曾為武城宰,政績不俗,把武城打理得井井有條;而子夏是君子儒,居住在西河之地,也教授許多學生,並做了魏文侯的老師,孔子死後,他是承傳師業的重要人物。
四科十傑 克己復禮
但早期的弟子更為人熟悉。孔子的幾位著名愛徒的年紀也有差異:仲由(子路)是大師兄,比孔子小9歳、閔子騫小孔子15歲、冉求(子有)小孔子29歲、顏回(子淵)小孔子30歲、端木賜(子貢)小孔子31歲、曾參小孔子46歲等。這班弟子年齡差異很大,但感情要好。因為子路喜歡跟孔子出遊,經常在老師身邊,所以在《論語》中的曝光率最高;他又好問,經常質疑或頂撞老師,加上性格衝動,常常被老師教訓,甚至責備。
這批學生各有所長,都是孔子70多位較突出的學生。其中顏淵的德行第一,是孔子最得意的愛徒,顏淵也視孔子如父親般,可惜41歲便病死。孔子經常稱讚顏回賢良,《論語》有兩則都以「賢哉!回也」為開首的章句。顏回的德行為後世所稱頌,顏回也被尊稱為「復聖」,紀念他能做到克己復禮。古人亦喜以「孔顏」並稱,如北宋的周敦頤要程氏兄弟,尋「孔顏之樂處」,學習如何安貧樂道,視富貴如浮雲!
閔子騫以孝著名,是二十四孝故事的主角,他的繼母對他很差,但都忍耐,父親知道後要大興問罪,但閔損替繼母向父親求情,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杏壇講學 德厚流光
子貢是孔子晩期的弟子,也是四科十傑之一。他擅長政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非常詳盡記錄子貢的外交能力,解魯國被攻打之困。子貢能言善辯,眼光獨到、營商有道,能協助孔子,故孔子也稱他是「瑚璉之器」,是從政的人才。
孔門三千弟子,出色者70多人,可謂開風氣之先。孔子講學於杏壇也值得一提,所謂「杏壇」是孔子帶領一群弟子壘土築壇,並移來一棵小銀杏樹栽在壇邊。
孔子選銀杏樹是因為3個原因:首先是銀杏多果,象徵着弟子滿天下;其次樹幹挺拔直立,不旁斜出,象徵品格正直;其三,果仁既可食用,亦可入藥,象徵學生日後擔當各種有益社稷民生的崗位。故此把他的講壇命名為杏壇。
傳統承襲至今,中國的大學,尤其是師範大學都愛種銀杏樹呢!孔子是中國文化的奠基者,有幸親炙名師。孔子有四科十傑,耶穌有十二宗徒,中西互相輝映!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