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卦(坎為水)──水重重複複地流入,沒有止竭

坎卦的《大象傳》辭提示水不以坎為難,人亦要不以險阻為難。要養成這種心理素質,卻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所要學習的,要下不息的工夫去修養。

分說二十九:坎卦

《象》曰: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

八個經卦(三畫的卦)中,坎卦是其中之一,基本的象徵物是水。在重卦的過程中,上卦的「坎」必然會遇上下卦的「坎」,上下卦都是坎卦的別卦,仍稱為「坎」。

「坎」字,初文作「凵」,是象形文字,表示地上凹陷之處,是「坎」的初文。後加「水」,分化出「氹」字,專門表示有積水的坑,粵語仍有「水氹」一詞。甲骨文寫成

,中間有時用「牛」火也有時用「犬」,象把牛或犬作為犧牲,埋於「凵」中之形。到小篆時,字形變成「坎」,沿用至今。地上凹陷的地方可以蓄水,因此坎字有水義,作為埋犧牲的洞穴,因此亦有「險」義。

在《易經》中,坎卦的基本象徵物是水,上是水,下是水,便得到水相續而來的象。所以《大象傳》辭便說「水洊至」。「洊(粵音戰),再也」,就是屢次、相續而來的意思。

再下來的「習坎」二字,便有點費解了。一個較多人取的說法是,「習,重也」(《周易集解》引陸績的話),就是重複的意思。「習坎」二字,就是把兩個坎卦重疊起來的意思。如果採取「坎卦」的一個象徵義──險境,便是「重重險境」的意思。或把「重複」之義,引申開來,便有「習慣於」的意思。

但是,根據《大象傳》的體例,交代了上下兩個卦象之後,便會直接說出卦名,如「地中有水,師」、「風行天上,小畜」,卦名之前,並沒有修飾的詞語。因此,便有人認為,這個「習」字,是多出來的字,這個句子,就應該是「水洊至,坎」。也有人索性把「習坎」視作坎卦的另一個叫法。《彖傳》便說:「習坎,重險也。」那麼,是「坎」,或是「習坎」,都沒有兩樣了。

上面談到「坎」的一個象徵義──險境,對理解這則傳文,是有相當作用的。坎是地上凹下去的地方,凡地上的坑穴、陷阱、水窪,都可以視作「坎」,掉進這些凹陷的地方,是相當危險的,引申起來,坎就是一切險境。這個坎卦的各則爻辭,多是用陷入險境取義的,如「初六,習坎,入于坎窞,凶」(雙重的坎險,落入更深的坎陷裡,凶。)「六三,……入于坎窞,勿用」(進入了地牢坎洞裡,凡事皆不可行。)

明明是險地,水還是相續而至

以上幾義,並不是相矛盾的,我們可以把這些合起來,由「水洊至,習坎」,體會出一個相當清晰的圖象:重巒疊嶂之中,有險阻的窪池,這些窪池可能還是一層又一層,重重疊疊。有水流入這些窪池,重重複複地流入,沒有止竭。古代的易學家,都曾描繪過這個圖象。王弼說:「重險縣絕,故水洊至也。」陸績說:「水再至而益(溢),通流不舍晝夜。」

人們看到這個圖象,得到什麼啟示呢?

「坎」明明是險地,為什麼水還是相續而至呢?這是啟示之一。因為這些險阻,對水來說,是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因此險阻在前,還是絡繹不絕的到來,這是「習」的效果。水不以坎為難,人亦要不以險阻為難,要養成這種心理素質,卻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所要學習的,要下不息的工夫去修養,便是《大象傳》辭所說的「水洊至」,陸績說:「以常習教事,如水不息也。」(李鼎祚《周易集解》引)教事常加練習,然後熟而能安,這樣便能使德行有常,不因見險阻而更改,

要之,坎卦的《大象傳》辭說的「常德行,習教事」,是教我們在平日培養自己的心理素質,使臨險阻而不失常度,多作各種模擬練習,熟習各種應對技能,使自己面對險阻而能履險如夷。朱震《漢上易傳》說:「常德行可以涉險,習教事可以夷險。」蘇軾的《東坡易傳》說:「君子平居常其德行,故遇險而不變。習為教事,故遇險而能應。」楊萬里《誠齋易傳》說:「水一至則易竭,再至則方增,君子法再至之水,以此進德,以此教民。」這幾則說話,都是這則《大象傳》辭很好的注腳。

 

布裕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