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拉長不良資產利好周期

傳統的處置化解思路,如轉讓出售、催收訴訟等,傳統的不良資產行業生態,如AMC加上圍繞在其周邊的服務商,已不能滿足當下不良資產處置需要,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不良資產的流轉效率和價值提升效果。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影響了國際及國內經濟正常運轉,金融風險和挑戰急劇增加,無論是銀行,還是信託、保險等非銀金融機構,其風險資產規模和不良率都呈現攀升趨勢,使自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不良資產供給激增的行業利好周期獲強勢拉長,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堅守主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很大的空間。

疫情之下,不良資產商機何在

首先是銀行和非銀金融機構處置風險資產的需求上升。在疫情和政策的雙重催化下,2020年中國境內商業銀行需要處置的不良貸款規模上升到3.4萬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香港金管局月報數據披露的認可機構不良貸款餘額也超過600億港元。信託計劃逾期、保險投資虧損,非銀金融機構的風險也在持續暴露。由於疫情導致的金融風險可能滯後,還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可以預見,金融體系待剝離的不良資產規模在未來1至2年將大幅增長。

其次,部分金融機構「爆雷」待接管重整。隨着金融去槓桿和嚴監管的推進,中小銀行經營狀況分化嚴重,包商行事件催化了行業優勝劣汰的進程;部分信託公司前期激進擴張集聚的風險開始加速釋放,信託計劃逾期甚至違約事件增多;保險業務虧損包袱難甩,償付能力遭到質疑,疫情加劇了風險暴露。部分金融機構自身劣變為高風險企業,接管重整過程有很大業務商機。

危機化解併購重組趨升

第三,黑天鵝事件誘發了資本市場不良業務。疫情期間,由於債務集中到期和主體信用分化影響,債券市場和資金市場振動幅度加大,中資美元困境債、承壓債、違約債的數量和規模迅速擴大,衍生出相應的配置和交易機會。除此之外,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導致風險從金融機構分散至資本市場和投資者,上市公司紓困、退市風險化解等需求持續增長,PE不良資產市場還是一片藍海。

第四,疫情加速了經濟結構調整進程,實體經濟嚴重受挫。一年多以來餐飲零售業被迫轉型「上線」,酒店旅遊業整體陷入停滯,交通運輸服務業幾乎完全停擺,中小企業面臨破產倒閉的壓力,甚至龍頭企業、大型企業也逃不過嚴重虧損的風險,對於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的實體經濟無疑是雪上加霜。隨着困境企業債務危機化解、併購重組需求的增加,不良資產業務領域不斷擴大。

挑戰升級,經營模式和處置路徑亟待改革及創新

一方面,同業競爭日益激烈。萬億級不良資產市場下,「5(全國性AMC)+2(地方AMC)+N(民營AMC)+銀行系(AIC)」的市場格局初步成形,或許還有第六家全國性AMC將要落地,百舸爭流,行業競爭挑戰加劇。除了帶有科技加成的互聯網公司及其他機構的跨界競爭,還有較高市場化水平和較強產品創新能力的「華爾街禿鷲」。

另一方面,不良資產類型多樣多變,處置化解難度升級。由於本次周期持續時間長,疫情影響面廣,風險逐步從中小企業擴散到大型企業,新增不良資產業務呈現出「大」且「難」的特點。

傳統的處置化解思路,如轉讓出售、催收訴訟等,傳統的不良資產行業生態,如AMC加上圍繞在其周邊的服務商,已不能滿足當下不良資產處置需要,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不良資產的流轉效率和價值提升效果。

轉型求變,合作共贏促行業高質量發展

第一,要加快構建不良資產處置行業生態圈。匯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金融資產投資公司、非持牌不良資產經營機構、國內外另類投資機構、投行、律所及評估等在內的所有參與者,博採眾長,多元合作,共享資源,開闢特色化可持續發展之路。

四大AMC有20多年的不良資產處置經驗,積累了訊息、管理、技術、人才和資金等優勢,應當在行業生態圈中主動擔當,發揮好領頭羊作用。

四大AMC發揮領頭羊作用

第二,要不斷拓寬不良資產化解處置路徑:一是靈活、綜合運用市場化債轉股、不良資產證券化、不良基金等手段,分類施策,精準拆彈;二是要不斷提升不良資產從業人員的能力,主動對接專業領域的頭部機構和優秀人才,形成合力。

三是要探索多重協同機制,包括政府支持和經濟手段聯動、「產業+金融」合作、互聯網科技賦能等等,通過當地政府組織協調統籌、利用優質產業客戶的經營強項、發揮互聯網的價值確定和市場發現功能,加快不良資產處置化解。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香港中國金融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