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改寫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也給教育活動製造了諸多障礙。令學生在疫情之下亦能充分感受學習之樂絕非易事。但有危便有機,疫情突顯了教育需與時並進,驅使創新教育百花齊放。
科技的運用是跟緊時代潮流,令教育別有洞天的重要方向。善用科技不但能提升學與教效能,也能讓學生隨時隨地享受自主學習。有見及此,香港教育城(教城)一直致力協助學校推動電子學習及善用教育科技,兼推廣並實踐創新教育。在成立20周年之際,教城首辦「創新教師獎」,以此表揚能夠善用科技、配合教育理論及創新教學法、成功實踐創新教育的教師,並吸引更多教師加入創新教育行列。本屆賽事反應熱烈,80多位教師積極參與,其中8位教師力壓群雄,奪得美譽。
獲獎教師顯神通 匠心獨運獻新猷
利用擴增實境(AR)與虛擬實境(VR)等先進科技是促進創新教育,構建快樂課堂的法寶。
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的馮健剛老師打破傳統紙筆閱讀報告模式,設計了名為「自閱‧自拍‧自製」的好書分享活動。學生先閱讀自選的中國歷史人物傳記,並撰寫閱讀報告及創作短片;其後於電腦課利用文字及影片製作AR作品,向同學推介喜歡的人物。
來自明愛樂進學校的李兆庭老師則以VR作主導,以教育心理學家和資深老師對社交故事的認識,配合VR製作故事,讓自閉症兒童客觀及準確地了解不同的社交處境,增強對不同社交處境的理解,學習良好的社交行為和態度。
而青年會書院的譚智聰老師設計出包括VR單車課在內的創新體育課堂,提升學生對運動的興趣。譚老師還於體育課程加入STEM,研發全港唯一實時的學生”RFID”晶片跑步圈數紀錄機,提升帶氧訓練效能。
與電子平台及工具進行結合同樣是創新教育及創新課堂的重要手段。郭文釗先生來自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他以科技擴闊學生的視野,包括以”Flipgrid”平台讓他們與海外學校的同儕共同上課、協作完成專題式練習,並了解當地習俗與文化。學生可從中學習”6C”技能,即協作、創意、明辨思維、公民教育、品格培養及溝通。
寶血會思源學校的副校長梁汝輝先生提倡以學生為本的學習模式,並以電子工具”Seesaw”,讓學生以相片、影片、圖畫或文字等方式分享作品;同時可於平台觀看不同的優良範例作自主學習,以及完善地保留個人學習紀錄。
在實踐創新教育的過程中,老師不光重視科技的輔助作用,更重視學生的體驗與參與度,以及學生綜合能力和實踐水準的開發與培養。
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的李嘉耀老師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空間思維及編程能力,編製了無人機校本課程,推動學生「從做中學」。透過操控無人機,學生可生動地學習較抽象的數學知識。
滙基書院的戴盈莉老師則參考「學思達教學法」,採取遊戲和互動學習方式,把傳統着重講授的課堂,改為以學生為主導,引導他們自學、分析和討論等,讓學習成為賞心樂事。
英華書院陳汝堅老師參照”Triple E”理論架構,以Engagement、Enhancement及Extension元素設計初中AI教案。他利用業界平台配合專題式學習,讓學生認知物件辨識等技術,再加入無人商店等生活情境,鼓勵學生設計作品。
創新教育為全球大勢所趨
創新教育不光在香港受到極力推崇,在全球亦是主要趨勢。例如,經合組織便設有促進全球教師發展專業的網上平台”Global Teaching Insights”(全球教育透視)。疫情期間,經合組織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活動,聽取世界各地教師講述他們在大流行病期間的教學經驗。教師透過發送影片,描述他們如何適應危機,並分享精彩見解。「創新教師獎」獲獎老師亦在”Global Teaching Insights”上傳影片資料,與全球老師一起打造創新教育的視聽盛宴。
為了進一步加強教師們的出色工作,經合組織還將通過”Global Teaching Insights”舉辦一系列關於新冠疫情期間教學活動的線上互動對話。受經合組織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邀請,筆者也將在4月15日以「社交─情感支援」(social-emotional support) 為主題,與大家交流。疫情造成巨大壓力和焦慮,因此發展學生的社交情感能力至關重要。
“Global Teaching Insights”是一個連結全球教師的橋樑,香港的教育工作者亦可通過平台及活動與全球教育工作者相互切磋,共同進步。歡迎大家4月15日前來參與活動,與我一起交流。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