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中日交好的兩段歷史

——論對日關係新思維(二)

提起中日兩國歷史關係,很多中國人記住的是日本侵華戰爭。這段歷史不應忘記,但只記住這段歷史是不全面的。我們應該了解兩個歷史:一是戰爭災難的歷史;二是和解合作的歷史。
提起中日兩國歷史關係,很多中國人記住的是日本侵華戰爭。這段歷史不應忘記,但只記住這段歷史是不全面的。我們應該了解兩個歷史:一是戰爭災難的歷史;二是和解合作的歷史。
 

正視日本反省的歷史

 
先看戰爭災難史。
 
日本侵華戰爭使中國人民遭受深重災難,給中國人民的心靈造成了難以形容的創傷。那場戰爭也給日本人民帶來了巨大的苦難。
 
戰後,在美國幫助下,日本原有體制進行了民主化改造。日本政府和日本主流社會對戰爭責任逐漸深化認識,選擇了和平發展道路。從1972年到2008年,日本政府與中國政府簽署四個重要政治文件,表達了對戰爭責任的反省。比如兩國政府1998年簽署的《聯合宣言》說:「日方表示,遵守1972年的中日聯合聲明和1995年8月15日內閣總理大臣的談話,痛感由於過去對中國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災難和損害的責任,對此表示深刻反省。」
 
這裏所說的1995年8月15日內閣總理大臣的談話,是指當時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在紀念二戰結束50周年時的講話。他說:「我國在不久的過去一段時期,國策有錯誤,走了戰爭的道路,使國民陷入了存亡的危機,殖民統治和侵略了許多國家,特別是亞洲各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損害和痛苦。為了避免未來重犯錯誤,我虛心地對待毫無疑問的這一歷史事實,謹此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同時謹向在這段歷史中受到災難的所有國內外人士表示深刻的哀悼。」
 
村山談話確立了日本政府對戰爭的歷史認識,受到各國好評,為後來歷屆日本首相確認和繼承。
 
筆者根據中國媒體公開報道初步統計,自1972年邦交正常化到2008年,日本政府就戰爭問題作了25次道歉,表示深刻反省。詳細情形參見筆者著作《仇恨沒有未來》。
 
基於以上事實,2007年4月12日,中國總理溫家寶代表中國政府在日本國會演講時說:「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日本政府和日本領導人多次在歷史問題上表明態度,公開承認侵略並對受害國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對此,中國政府和人民給予積極評價。」2008年5月7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代表中國簽署的中日兩國第四個重要文件,即關於推進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對日本戰後堅持和平道路給予正面評價:「日本在戰後60多年來,堅持走作為和平國家的道路,通過和平手段為世界和平與穩定做出貢獻,中方對此表示積極評價。」
 
「兩國政府確認,在相互關係中,用和平手段解決一切爭端,而不訴諸武力和武力威脅。」1972年兩國政府《聯合聲明》的這句話,為兩國以及東亞和平構築了基礎。
 

安倍的搖擺立場

 
近來,安倍政府對歷史的反思有所搖擺。安倍有時表示會全面反省歷史,有時又模糊地說,「『侵略』的定義還沒有確定」,並且說不必重複「村山談話」中的「侵略、殖民統治」等詞彙。2015年3月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日本演講表示,「正視歷史」和「寬容態度」是修復國家間關係的正確途徑,並且把德國反思戰爭罪行的經驗介紹給日本。2015年是二戰結束70周年,在4月26日安倍訪美之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羅茲說:「我們建議安倍首相採取與過去談話一致的形式,拿出建設性舉措,緩和地區緊張局勢。」
 
29日,安倍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他提到了日本「深深的懺悔」以及「我們的行為使亞洲國家的人們飽經苦難」,「我將支持歷任首相在這方面表達的觀點」。安倍在講話中對歷史的反思是應當被肯定的,但是他沒有提到「侵略」,也沒有就侵略行為道歉,這是一個遺憾。5月14日,安倍內閣通過系列防衛法案,擴大了自衛隊支援他國軍隊的活動範圍,引起中國一些疑慮。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提醒日本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這是必要的敦促。
 

二戰後的中日和解史

 
再看和解合作史。
 
最近幾年兩國關係陷入低谷,人們對兩國和解的正面歷史淡忘了、忽略了,或者故意不提。用周恩來的話說,60年積怨和2,000年友好往來相比,畢竟是短暫的。兩國2,000年友好交往史,史書都有記載,這裏只說二戰以後的和解史。
 
早在1952年,二戰結束不久,日本國會議員高良富等三人就應周恩來邀請,冒着違反日本出境法的風險,從蘇聯繞道來華,與中方簽署《第一次中日民間貿易協定》。
 
引人注目的是1956年。這一年,梅蘭芳京劇團訪日演出成功,日本電影周在中國十個大城市舉行,北京為日本畫家雪舟逝世450周年舉行了盛大紀念活動。
 
10月6日,日本商品展覽會在北京展覽館開幕。這天上午,毛澤東來到展覽館,在日本貿促會主席兼展覽會總裁村田陪同下參觀。看了一樓展品之後,毛澤東在休息室對兩國人士說:「這個展覽辦得很好。日本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日本人民是勇敢的、勤勞的、智慧的人民,我們希望同日本建立友好關係。」毛澤東又對村田說:「請向天皇陛下問候。」這是中國最高領導人戰後第一次向日本天皇致意,感到意外的村田鄭重表示感謝。參觀完畢,毛澤東在題詞簿上寫道:「看了日本展覽會,覺得很好,祝日本人民成功。」(引自中國《黨史博覽》雜志2009年11月號何立波文章。)
 
毛澤東發表的談話,確立了中國對日外交的方向。
 
1972年兩國恢復邦交之後,經貿往來井噴式增長。1972年中日貿易額為11億美元,2014年達到3,500億美元,是1972年的318倍。
 
1972年起,日本民間企業開始對華直接投資。到2014年,日本企業對華投資總額約為1,000億美元。在華日系企業大約2.3萬家,前後總計雇用中國員工約1,000萬人。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政府從1979年起,向中國提供 ODA(政府開發援助)貸款。當時中國資金極為緊缺,ODA 貸款是雪中送炭,體現了日方反省戰爭責任、幫助中國建設的誠意。從1979年到2007年總計28年,日本政府向中國提供 ODA 貸款36,412億日元,折合350億美元,佔中國接受外國政府貸款總額的40%。ODA 貸款中,90%為低息貸款,貸款利率僅為0.79%至3.5%,償還期為30年到40年(中國國內銀行長期貸款利率為7%。世界銀行貸款利率為6.3%,償還期17年)。
 
ODA 貸款援建項目都是規模大、周期長、技術難度高的基礎設施項目,範圍遍布中國各地。其中具代表性的有京秦電氣化鐵路、南昆鐵路、首都機場擴建、北京地鐵二期、上海浦東機場、武漢天河機場、武漢長江第二大橋、湖南五強溪水力發電站,海南、山東、安徽的高速公路項目,北京—沈陽—哈爾濱的光纖電纜……大約160項重大工程。
 
(待續)

馬立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