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些人,把困難當成鍛鍊,哭過再笑,在稍稍傾斜的環境中尋找平衡點,讓自己進步起來。
江旻憓(Vivian),和我們一樣,因應新冠疫情而過了不平凡的一年,閉門式訓練及不能出外比賽,令她覺醒作為運動員,意義不僅在於獎牌,還包括「落地」輸送正能量。她說,兩次受傷,反而燒旺了她心中爭勝的一團火,成功令她一度登上「劍擊世界一姐」的高峰。儘管環境不可控、勝負有循環,這名27歲的香港劍后,以樂觀、毅力、鬥志,把各個負面元素轉化為動力,負負得正,煉成今日的江旻憓。
過去一年,全世界活在新常態下,Vivian也得在家訓練。教練不在身邊,每天一節瑜伽,再來兩節劍擊課,加上物理治療師設計的復康訓練,再自律也好,總有偷懶的時候。「屋企好舒服,不是工作的地方,要靠自己晨操、午練,好難喔!」她揚揚手,靦腆一笑。
直到運動員可以返回香港體育學院閉門訓練,她立即收拾行裝起程,但一入體院就不准外出,家人前來探訪也不能接觸,母女倆只能隔空揮手,相視而笑。Vivian 從未試過人在香港卻有家歸不得,雖說這種生活「好慘」,其實也是難得的體驗: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長時間留守體院,雖然想念家人,但這樣的訓練特別專心。我記得有一次發夢,夢見自己在劍擊館練到累極,倒頭就睡在館裏。」
疫情下反思運動員責任
運動員整整一年沒比賽,她開始懷疑:「我們平時只顧努力練習為港爭光,但當沒有了比賽,運動員就是不是一種『冇用』的職業⋯⋯運動員的本份和責任又是什麼?」
Vivian早前參加一個小學生Zoom陸運會。當日早上,教練跟她說今年東京奧運會有機會取消,她的心情頓時沉落谷底,直到在網絡上見到一個個身穿運動服安坐家中的小孩子,她一下子便重拾了雄心壯志。「他們個個原本木無表情,我希望他們笑得更多,突然就充滿了力量。」她相信運動可以傳遞快樂,「當中可能有人想做運動員,他們問我如何堅持訓練,又為我加油,我必須說到做到。」正能量不是空談,它是Vivian這一年對於運動員身份的重新思考與定義──運動員的價值不僅在於成績。
高手永遠在勝負之間來回
江旻憓以香港女子重劍代表身份,2018-2019賽季的10個比賽後,重返第一位,榮獲年終世界排名第一殊榮,締造香港歷史。但2019年3月首次挾住「一姐」之名返回香港那天,由於她在比賽次圈出局,自覺配不上頭銜,淚水頓時奪眶而出,不禁蹲在地上拭淚。「世界第一,本應自豪,但都是背後團隊的功勞,我自己知自己事。而且剛輸掉比賽,教練嬲到罵了我一頓。」
一公升眼淚夾雜着不忿、羞愧和自責,夢寐以求的寶座,誰都不想讓,但她愈想證明自己是世界第一,就愈練得不好;愈是練不好,就愈會發脾氣。
「我心目中的一姐,應該霸氣滿滿,像羅馬尼亞的Ana Maria Popescu,她四次年終世界排名第一,是我的榜樣。每次比賽,她都輕鬆自在,一切在掌握之中,就算落敗,都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我呢?打劍不夠聰明,沒有霸氣,未到高手的境界。」
世界第一或許有100種模樣,但高手都有恆久不衰的共通點:無止境的落敗、無止境的檢討。當「一姐」寶座還未坐暖,瞬間就拱手讓人,Vivian直言這樣跌下來,難受得要命;但就在這一刻,她想通了,落敗不可怕,因為高手永遠在勝負之間來回折返。「不要怕輸,輸了才知自己錯在哪,將來才有勝利的本錢。」
落敗不可怕 心態最重要
的確,落敗並不可怕,因為運動員還有更可怕的敵人──傷患。2017年6月,Vivian在香港主場摘下亞洲錦標賽一銀一銅後,磨刀霍霍前往德國備戰一個月後的世界錦標賽。出發時媽媽依依不捨送機,想不到幾日後母女又在香港機場重逢。
Vivian在一次練習熱身時輕輕一跳,未曾在當屆世界錦標賽刺過一劍,就帶着十字韌帶斷裂的左膝回港,媽媽心痛得哭着接她回家,嚷着要女兒退役。
她事後這樣解讀受傷:「我喜愛的劍手,全都受過傷,我想,這一定是重要經歷,我還未達到他們的級數,可能就是我未受過傷。」
別人手術後一個月才能重投訓練,Vivian開刀才四天就按不住跑去劍擊館操練上肢,三個月後正式復操,五個月後再上賽場。「媽媽猛說『好喇,可以退役喇』,反而令我更有火。我其實很好勝,好想贏世界盃、世界錦標賽,當時未贏到手,我覺得自己未夠硬淨。」
受傷練出來的剛毅,到2019年再派用場。這次又是打世界錦標賽,又是膝蓋韌帶受傷,不同的是,她在世界錦標賽過關斬將,忍痛打到四強並摘下銅牌後,才棄戰團體賽,帶着韌帶半斷的右膝,提早回港。
「醫生說可以待東京奧運後才施手術,但我想以最佳狀態準備,寧願盡快開刀,反正我有經驗,不怕,知道如何康復。」這次她康復更神速, 三個月就回歸劍道。
江旻憓在訪問中多番強調,能夠走出受傷低谷,一步步走向世界排名第一,不是她一個人的成就,必須歸功於整個幕後團隊,包括教練、醫生、物理治療師、營養師、科研專家和心理專家等。
原刊於香港賽馬會《駿步人生》第33期,本社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香港劍后江旻憓(二之二)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