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導演嚴浩近年由電影界跨足養生領域,出版過多本健康書籍,包括多本《嚴浩偏方》系列著作,《嚴浩運動對症療法》(下稱《對症療法》)是他的最新著作。近日,嚴浩接受本社專訪,暢談運動對症療法的好處。
嚴浩表示,他這本書與讀者分享的是用簡單而有效的食療,加上一套稱為「浩養體幹療法」的肢體動作,只要堅持3個月至半年,不管是30歲,還是80歲,都可以收效見到成績。
「百病纏身」為哪般?
「一個人從30歲開始,種種症狀加上痛症,就會像『集郵』一樣在身體裏陸續出現,」他說:「隨着年齡增長,有時候甚至會來個『大合唱』──尿頻、睡眠窒息、打鼻鼾……,可能還有一些痛症──膝關節痛、坐骨神經痛、腰椎盤移位,或者頸椎和腰椎都有骨剌、五十肩、伏案工作引起的肩頸痠痛、腰痠背痛,甚至連體型都可能改變了:再低肩膀、寒背(佝僂),或者還加上睡覺引起的落枕,同時還有腳底筋膜炎,又或每次躺下都會暈眩;行山之後關節更痛;還有男士們擔心的前列腺、女士們擔心的婦科病,總之幾乎集百症於一身!」
嚴浩笑言:「以上好些症狀我自己就曾經先後擁有,但通過吃對了食物,做對了運動,以我自己為例,即使已經到了坐六望七之年,還是可以有效改善,身體有自癒的本能,只要你為身體提供自癒的條件,身體就會按照大自然賦予的藍圖自我修復,這是任何主流醫學都無法做到的。」
「螞蟻上樹」克服「五十肩」
他舉例說:「比方五十肩,肩膀痛得抬不起來,最常見的叫『肩夾擠症候群』,很多時是因為身體的不良姿勢,引起肩背肌肉或筋膜發炎、腫脹,無法拿架高的東西,連扭毛巾都感痛苦。」
對付五十肩,嚴浩介紹「螞蟻上樹」(書中稱為「螞蟻上牆」)的方法來改善:
面對牆壁適當距離站立(側身也可以),把痛手的手指當成「螞蟻」,沿着牆壁向上「爬」,直至手臂完全伸直,保持姿勢10秒。重覆三次為一組,一天做三至四組。
他說,「螞蟻上樹」的動作堅持做10天至3周,症狀便能減輕、改善。
「蹺腳坐」是不良姿勢
又如坐骨神經痛,嚴浩指出,「蹺腳坐」(蹺二郎腿)的不良姿勢一定要改, 因為盆骨長時間斜側,腰部傾向一邊受力,引致盆骨錯位,脊椎受壓,坐骨神經痛,也可能引起下體神經有灼熱感或疼痛感。經常久坐引起的臀部痛,學名叫「梨狀肌綜合症」,也會引起痛和熱的感覺。
「改善的方法非常簡單,」嚴浩說:「只要把蹺起的腿放下來,痛症就會一天一天改善。」他警告,不僅大腦有記憶,細胞也有記憶;不斷重複錯誤的姿勢會誤導細胞,以為錯誤的姿勢才是正確的姿勢,一旦改正,反而覺得不自在了。
友儕之間不時聽說有人患了「腰椎盤突出」(或稱「椎間盤突出」),那是怎麼回事?
嚴浩指出,即使不穿高跟鞋,沒有蹺腿坐,也會因不良坐姿導致「腰椎盤突出」,例如躺靠在沙發或床上,腰背部沒有支撐,只靠腰椎支撐身體,早晚被壓變形。解決方法除了端正坐姿外,最好放上背塾,以減少腰椎被壓變形的機會。
趴着睡是最差睡姿
他表示,很多人背痛或頸痛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為睡姿不良,例如趴着睡,令骨盤和腰椎扭曲,牽連胸椎,會引起腰椎痛和肩頸痛,甚至引起偏頭痛。
嚴浩又指俯臥是最差的睡姿,因為會壓迫心臟,並會給頸背帶來壓力,長期可能導致椎關節變形,宜改為側臥和仰臥交替變換。
有些人睡眠素質差,並不是因為睡姿不良,而是用了不合適的枕頭,令頸部韌帶與肌肉的張力過大,導致睡眠障礙。那麼,怎樣判斷枕頭高度是否適合呢?
嚴浩解釋,仰臥時,枕頭高度經過頭部重量壓縮後,頸榷與脊椎應該在同一水平線,不應該比脊椎高或低。「我們可以先摸下巴,如果下巴朝天,說明枕頭太低;如果下巴向下壓, 則表示枕頭太高了;枕頭高度正確的話,下巴應該是保持水平的」。
「側臥時,一邊肩膀在身體下,壓縮後的枕頭高度應與肩膀厚度一致,即肩膀的厚度應等於枕頭的厚度。換言之,應挑選一個可以同時承托頸部,也方便轉身的枕頭,太軟太硬都不理想。」他說。
然而,若到外地旅遊公幹,酒店只有一般的軟枕頭,用一個太低,兩個又太高,怎麼辦?嚴浩說,解決方法就是用浴巾疊上幾層,墊在頸下面,這樣便不會令頸部懸空一晚,翌日感到肩頸痛了。
一片川芎治腳痛
在《對症療法》一書中,嚴浩介紹了許多改善痛症的小方法,篇幅所限,無法一一列舉,不過有個改善腳底筋膜炎的「川芎外敷法」很值得介紹:
有些人早上起來腳跟疼痛,而且連續數周,甚至數月,都沒有好轉,很可能患上了「腳底筋膜炎」。此時用一片中藥川芎,剪成一元硬幣大小,放入空茶包中,用膠布固定在患處,每天使用12小時後換藥。川芎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作用,很多人用後都說有效。
吸入性肺炎要慎防
目前新冠肺炎仍在肆虐,不過有些長者卻是因為吞嚥能力衰退而罹患「吸入性肺炎」!嚴浩說,很少人知道高齡人士患上肺炎,可能與吞嚥能力衰退有關,這樣的症狀稱為吸入性肺炎,原因是喉嚨肌肉逐漸衰退,反射神經也逐漸遲鈍了,吞嚥時容易讓口水、飲料或食物滑入呼吸道,如果反射性咳嗽未能及時把快要進入氣管的異物咳出,便會引起肺炎。
他進一步指出,許多長者因為肺炎去世,口腔和咽喉中長期有細菌寄生,或長期有壞牙、牙周病,都是引起吸入性肺炎的重要因素。要預防吸入性肺炎,先從改善吞嚥能力做起。書中介紹了多種方法,包括經常唱歌、學吹樂器、「飲水提肛法」、「叩齒吞津法」、「攪舌法」等,都是旨在增加喉嚨肌肉及相關肌鍵的力量,或「喚醒」吞嚥神經,延緩衰退。
循此路進,像睡眠窒息、打鼻鼾、尿頻、關節炎等「亞健康」狀況,便都可以憑《對症療法》介紹的方法一一「對症克服」,堪稱最為「簡、便、廉、驗」的護生之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