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管理學看有線電視新聞部事件

二十世紀從獅子山下精神走過來的香港,原是一個和諧與勤奮的社會,近年出現了嚴重的分裂,加上資訊氾濫,真假難分,常使人感到混沌。

日前在《明報‧觀點》拜讀蔡子強先生鴻文〈別矣,有線!〉,論有線電視新聞部集體請辭事件有感。佛家說成住壞空,因果循環,昨日因、今日果,這是最自然的現象。管理學專注研究人與事物成敗的因由,祈能探索出一套能改變或延遲這現象、而能永續經營的學問。管理的目的,是如何整合資源以達成既定目標。資源包括人、物、資金、技術和知識等,其中無形的文化、態度、價值觀與管理的智慧更是重要的元素。任何一個群體的成敗與發展,全繫於這些基本因素的優劣。個人、家庭、企業、社會與國家,盡皆如是。因此,中華文化總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成功必從「誠意正心、格物致知」做起。同理,有線電視及其新聞部的成敗,亦繫於此。

傳媒的專業精神

有線電視多年來為觀眾提供娛樂及資訊服務,全天候廣播的新聞,詳盡深入,廣為觀眾所稱頌,江湖地位顯赫。還記得前香港電台副台長邵盧善先生曾對我說:「作為傳媒人必須要有專業道德,不偏不倚,給時代面貌與精神,做出真實的報道。」《中庸》云:「誠之者,擇善而固執……物之終始,不誠無物。」這就是誠的可貴,也是任何職業皆應堅守的專業精神,不因個人的喜好與立場而偏離。其實人生在世,皆需正其心、明其道、踐其行,方能處世,否則無論爬得多高,富甲天下,若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價值觀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明辨是非,審時度勢,是最基本的生存智慧。二十世紀從獅子山下精神走過來的香港,原是一個和諧與勤奮的社會,近年出現了嚴重的分裂,加上資訊氾濫,真假難分,常使人感到混沌。際此亂世,深明國家與民族大義、具有高尚理想和信念、社會良知、深邃洞察力、光明正大、理性客觀與個人道德操守的傳媒人,更應做出如實的、多角度的報道,以正視聽。價值觀一旦混淆,是非判斷與行為就會出現偏差。從市場學的角度看,把產品分割,以迎合消費者的喜好,是很自然的策略,相信有線新聞部可能也不曾例外,偏重於某一種市場口味與立場。但傳媒是很不同的商品,關係到意識形態與社會良心,更牽涉到政治。一旦偏頗,就會引起一連串複雜的問題,這是現今香港傳媒人要深切反思及同時面對的挑戰,也是許多媒體常常避談的基本原則。

企業的內部矛盾

資金與盈虧,是任何機構生存的基本條件。有線電視是一間私營商業機構,自創立以來,屢易其主,虧損嚴重。面對市場環境劇變、競爭激烈、新科技改變傳統營運模式等挑戰,管理層定必心焦如焚,如何扭轉乾坤,煞費思量。新聞部地位關鍵,若非迫不得已,相信絕不會貿然作出如此決斷。從管理學的角度看,僱主與僱員,永遠處於一種微妙的合作與對立的關係。二人同心,其利斷金。當上下一心時,其勢不可擋。但若各執其志,互不信任時,團隊就會崩潰,企業就開始衰敗。

歷史有許多很深刻的教訓:「人主莫喜強臣,臣下戒懷妄念。臣強則死,念妄則亡。」「甘居人下者鮮。禦之失謀,非犯,則篡耳。」(唐來俊臣《羅織經》)管理者為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最重要的責任,是整合資源,釐定策略,增強競爭力。若遇到不合作的下屬、部門間各自爲政,效率低下的困境時,就必須作出果斷的決策。相對地,從員工的角度看,公司的資源分配不公、前景不明、管理不善,常是士氣低沉的誘因。在員工眾多的企業裡,小圈子文化極為普遍,那是在辛勤的工作環境中,相互抱團取暖的慰藉。當上下離心,一旦遇到危機或重大變革時,矛盾就會浮現,若無法妥協,就只能分道揚鑣。

有效而忠誠團隊的基本要素

在商業社會,僱主與僱員初遇時猶如僱傭兵,始於功利。若多年合作,仍終於功利,則如《孟子》所言:「上下交徵利,其國危矣!」要建立一個有效而忠誠的團隊,需要極高智慧與適合的環境。「下附上以成志,上恃下以成名。」上師要求下屬有三個基本元素:「能、忠、義」。能就是才能,辦事的能力與才華;忠就是對企業的忠誠;義就是深明大義,秉公辦事,全心為企業與顧客(大眾)的福祉而努力。而在下位的也有三個基本要求:「酬、情、志」。酬就是合理的報酬和待遇,這是必須的條件;情就是希望得到上司的賞識和重視;志就是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抱負,完成心中的理想和目標。若企業能符合這些條件,上下融合,就能各安其位,各盡其責,發揮團隊精神。

《孟子》云:「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管理層若以仁義為本,有優質的管理和企業文化,當可感化員工,情同手足,成為親密的戰友,榮辱與共,建立富歸屬感與和諧的團隊。管理者的重任,是如何建立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氣氛,引導出員工的善性和鼓勵動力,培育團隊精神,壓抑惡性與歪行。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明白:「企業興亡,員工有責。一切應以大局為重,否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合則共贏、分則齊敗。任何內部鬥爭與衝突,多因各執己見,缺乏同理心,無法協調私與公的關係,結果是兩敗俱傷,親痛仇快。僱主損失的是金錢、聲譽與企業競爭力,而員工則賠上薪酬、事業與前途,這是誰之過?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有線電視處境極為不利,形勢緊迫,若再不大刀闊斧地改革,可能會被市場淘汰,這是管理層目前面對的困境。但凡改革,必先安內,而後攘外。因此,必先釐清內部障礙與矛盾,否則無法開展。相信有線管理層並沒有計劃把整個新聞部及工程部完全換血,而是只針對一些表現不佳的員工。但新聞部是王牌部門,地位關鍵,多年合作與成功,建立了驕人的聲譽與緊密的團隊精神,一旦遇到裁員,不管是非對錯,牽一髮而動全身,結果集體總辭。對部門的成員來說,這是深情與團隊義氣的表現,令人欽佩。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面對逆境,公司生死存亡之際,若仍懷有專業精神,理應同仇敵愾,共同奮鬥,力求脫困,闖出新生。除非管理層全是「昏君」,「視臣如土芥」,則採取「國之將亡賢先避」的選擇,那又當別論。否則,此際總辭,似乎有違反上述「忠義」精神,私大於公,只從個體與小圈子出發、擁兵自重,罔顧大局之嫌。當然,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外人無法完全理解。天下亦無不散之筵席,焉知禍福?但各方曾否反思,初衷何在?仍有念昔日結緣時那知遇之恩否?

結語

此次事件,公眾看來只是一宗不着癢處的花邊新聞,多根據自己的立場和感受,判其是非。其實這是一個典型的管理個案、人性的糾結,值得大家深思。面對目前香港的困境,百業蕭條,求職與企業皆經營困難,生存不易,如此困局,在不同的機構中,可能每天正在上演。能夠建立一個有效而富親情的團隊,讓成員發揮抱負的平台,絕不容易,散易聚難。如今香港已每況愈下,競爭力下降,若各界僱主與僱員,皆能付出多點慈悲心與同理心,少一點固執與私心,同心協力,共度難關,相信可能有助拯救香港經濟,多為市民謀取長遠的福祉,這將是港人莫大的期望。但願有線電視能早日脫困,揚帆邁進,續為市民提供優質服務。

彭泓基